第343章 试飞后续,源点论研究进入瓶颈期?(2/2)
挂弹能力非常惊人,轻易超过五十吨以上。
一系列的性能参数,都被各种分析和小道消息爆料出来,把信息总结在一起,可以轻易得出结论——
鲨鱼号是一款现有科技根本无法应对的太空战舰。
“唯一能够对鲨鱼号产生威胁的是离子对空武器。”
“但离子对空武器也会受到打击距离的限制,战斗机携带的高端空对地导弹,打击范围能超过五百公里,最高甚至能超过900公里,粒子对空武器的打击范围不一定有这么远……”
“当然离子对空武器非常隐秘,打击也是瞬间进行的,若是鲨鱼号没有提前检测到,也许就会被击中。”
“问题在于,两种军事技术都只有国内掌握……”
在舆论纷纷之时,国内也发布了鲨鱼号飞船相关的信息。
那是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官说起了鲨鱼号,并谈道,“鲨鱼号是第一款确定会服役的引力飞行器。”
“各类测试已经到了后期,按照计划,第一艘鲨鱼号飞船将会在半年之内服役……”
信息,就到此结束了。
记者再提出其他问题,新闻官就不予回复了。
实际上,鲨鱼号试飞工作结束以后,国内的工作也非常忙碌,太空平台计划已经进入讨论中。
当然,暂时只是讨论。
这是大型项目初期的必经之路,需要通过会议讨论预估经费需求,对于工程量也有个预期,还要确定所需求的技术以及要求什么部门进行合作。
太空平台计划必定是多部门通力合作,并投入庞大经费以及工作量才能完成的项目。
高端的老师们都非常重视。
如果能打造出太空平台,国内的军事就直接进入巅峰,无论是防御还是进攻都已经没了对手。
如此舆论纷纷之下,张硕很低调的回到了苏东,也进入了正常的工作生活。
源点论的研究已经陷入了瓶颈期。
在基础理论领域,电磁力、引力以及强力,已经都研究的非常透彻了。
三种力都有完善的理论,转化的科技也有多方向的发展。
当然,底层理论支持下,所能转化的科技是多种多样的,但科技转化更多需要的是时间,而不是高端的研究。
张硕个人感觉,源点论相关的研究已经进入瓶颈期。
如果想要更进一步,就必须要研究最后一种力——弱力。
弱力研究,是理论和科技再突破的钥匙。
所以张硕更加重视混乱力场实验组的研究。
实验组设备的改进工作一直都在进行,正常来说再过两个月就可以进行测试了。
到时候,能有什么发现也不清楚。
“如果仅仅是实验发现,想以此为突破口完善理论,还是很困难……”
“还需要更多人参与研究,弱力方向的研究,弱力相关理论的研究。”
张硕思考着,打开邮箱发现了一封邀请函。
那是新一次的源点论国际研究学术会议。
新一次会议又来了。
这次的会议是在首都召开的,由水木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以及新物理科技研究所一起举办。
其中新物理科技研究所是最有实力的,他们也是新物理研究方向上,仅次于源点论研究中心的物理机构。
新物理科技研究所成立还不超过三年,是科学院联合几家高校机构一起打造的,原址是首都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创建目标是致力于新物理理论研究。
他们还有专门研究引力应用技术的团队,已经有了不少相关的成果。
比如,宇航员训练使用的模拟太空环境,就是新物理科技研究所的团队开发的。
那是个超过一百立方米的空间,可以对于内部引力强度进行一定调整,就能够模拟太空上的失重环境,让宇航员进行适应性训练。
另外,他们还研究引力技术的多方向应用,主要还是专注于民用领域。
这方面的研发是被老师们寄予厚望的,因为新物理科技未来必定会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发展,可不只是军事技术,也不只是航空航天技术。
想要让一项技术得到长久的发展,就必须普及到民来增加生产力来。
只有最基础的生产力获得增长,发展才能更加的迅速。
如果新物理科技都用在军事上,也只能被限制在地球上了,高层老师们支持打到太空平台,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战略,也希望太空平台能够成为未来探索宇宙的跳板。
在国际舆论围绕鲨鱼号飞船讨论的大背景下,源点论国际学术会议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各国的专家学者都希望了解最前沿的理论,希望参与到最顶尖理论和科技的讨论。
所以申请参加学术会议的学者数量就非常多了。
在新物理科技的带动下,国内实质上已经成为了国际物理学术的核心。
张硕对于会议也非常重视,他希望能够通过会议,号召更多的学者参与到弱力的研究中。
有更多的人研究,才能有更多的成果,才能有更多的基础来完善理论。
对于会议重视,自然会有所准备。
张硕不止准备了理论研究的学术报告,还准备了一篇演讲稿,并会在会议开幕式讲出来。
演讲稿的名字就叫做《源点论(新物理)研究进入了瓶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