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试飞后续,源点论研究进入瓶颈期?(1/2)
第343章试飞后续,源点论研究进入瓶颈期
鲨鱼号试飞引起了巨大轰动,其优越的性能让大洋彼岸的军事专家们感到绝望。
顶层的决策人在绝望中也要寻找希望,他们找来了一大堆新物理科技方向的专业学者,希望能够对于鲨鱼号所蕴含的技术进行深入的剖析,尤其是鲨鱼号的动力系统。
如此重量的飞行器却能这么灵活,朝各个方向加速都非常快,让人感觉根本无法理解。
最少原有的技术是无法解析的。
他们召开了专门的会议。
学者们分成好多讨论小组,对于曝光的视频仔细的研究,最终得到了两个结论。
“一种可能是,他们有一种我们所不知道的动力技术。”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他们本来就掌握很多新物理方向的科技,出现一种新科技也不算什么。”
“比如,它可能和强力的某种反应有关,就像是离子对空武器。某些不为人知的反应,甚至是和空间的相关的技术,也许就能让飞行器直接加速。”
“实际上,这种可能性不小,因为引力技术本身就和空间相关。”
“另外一种可能,他们所掌握的引力技术,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能够制造出三倍,甚至更多倍率的引力场。”
“那么依靠引力场本身,就可以让飞行器直接加速。”
学者们把两种可能都分析出来。
很多人沉默了。
不管是哪一种可能,都让人感觉非常绝望,因为他们之间已经存在了无法跨越的技术差距。
这还只是动力方面。
飞行器的能源毫无疑问来自于低温核聚变,他们研究低温核聚变引发了剧烈的事故,到现在项目还是暂停状态。
在引力技术的研究上,好几个机构和团队也有突破,但最高也只制造出0.8倍引力。
这个是引力强度数值已经不低了,问题在于短期内根本无法应用,主要限制就是超导的需求,也只能在地面制造。
“即便制造出高倍率的引力场,即便不需要超导支持,引力技术依旧无法摆脱地面限制。”
“我们可没有能用在天上的超级能源装置!”
说来说去,还是回到技术话题。
想要制造出引力飞行器,就必须要有完善的引力技术以及超级能源技术。
超级能源技术,最可能实现的就是低温核聚变。
如果能研究出低温核聚变,即便引力技术相对差一些,也能够应用在飞行器上。
在一大堆分析结束以后,大洋彼岸决策层连续召开重量级会议,还和其他国家进行沟通,再次确定了主要方向。
“发展新物理科技!”
“我们必须要研究发展新物理科技,未来才能有机会赶上太平洋西岸的古国,否则就会远远落后。”
“现在的支持力度还不够,远远不够,我们应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新物理方向的研究中,其他方向都可以适当减缓……”
“这是最重要的工作!”
决策层会议定的基调很好,但具体要怎么做却没有规划,主要是他们没有完善的理论,好多的研究只能通过实验碰运气似的研究。
引力技术就是这样的,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验证,通过不断积累经验来改善技术。
这也是引力技术发展速度慢的原因。
不过会议决策还是有效果的,角子层马上公布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支持引力技术、低温核聚变、原子核核力拆分反应研究、电磁力与强力的基础研究,等等。
同时也确定加大财政拨款,以最高层直接给与新物理相关研发支持。
会议并不是只是说说,事情放在
比如,泰勒-威尔逊重新被启用,他被任命为低温核聚变研发项目团队的第一负责人。
第一决策人还面见了泰勒-威尔逊,并确定短期内给予不低于二十亿美元的经费支持。
二十亿美元,相当于一个国际型的实验室全年经费。
比如,费米实验室。
费米实验室几千名员工,还有一个个重型的项目,一年经费也不过二十亿美元。
这些经费都放在一个研究项目上,都可以用来建造好几个托卡马克核反应堆了。
引力技术研发也获得了支持,好几个实验室,甚至包括企业的团队,都直接获得了资金支持。
除了对于新物理科技研发的支持外,高层决策也强调了其他工作,包括情报工作以及合作谈判。
“我们要和他们进行更进一步的沟通和谈判,希望他们能够开放一些新物理的科技领域。”
“比如,引力,一定的技术是可以开放的。”
“如果能谈一下低温核聚变,也就是超级能源技术的合作,当然就最好不过了。”
“情报工作也非常重要,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料,更多的机密信息……”
……
当大洋彼岸轰轰烈烈的开展工作的时候,国际舆论继续围绕着鲨鱼号飞船的试飞讨论着。
国内的讨论也非常火热,普通人看到新闻消息,都会有一种对于国家高端科技的自豪。
在不断讨论中,鲨鱼号的基础性能、参数也被分析出来。
比如,重量超过80吨。
飞行高度超过5万米,单向加速度超过18/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