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明新命记 > 第一一七零章 留下

第一一七零章 留下(2/2)

目录

包括之前为侯恂献策的监军孔贞会,也被方国安他们算计了一把。

同样是在这场召集于新蔡县衙的临时会议之上,第二批到达新蔡县城的监军孔贞会、汝宁府同知韩煋、汝宁府民壮团练首领地方豪绅沈万登,也被要求分头行动。

在方国安、卜从善的建议之下,他们被要求脱离督师侯恂和崇王府世系各位王爷的大队人马,接下来要沿着从新蔡继续往东的官道,往颍州方向前进。

颍州是个直隶州,并且和颍川卫同城,城池高大,又有一定的驻军,距离新蔡也不是很远,跟汝宁府城到新蔡的距离差不多,正常来讲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甚至侯恂本人,一开始就是打算往那里逃的。

但是方国安和卜从善对他的建议,却是要反其道而行之。

他们对侯恂说,此时此刻越是符合常理的选择,反而越是危险最大的选择。

他们的建议却是从新蔡掉头南下,先去固始落脚,然后奔六安,再然后,视情况奔庐州或者安庆。

因为另一路流贼头子张献忠的大西营几个月前肆虐过六安、庐州等地,十月底刚被黄得功、刘良佐二总兵联手驱逐。

目前正盘踞在黄州东部群山之间,而他与李自成不对付,所以李自成的兵马轻易不会南下靠近他的地盘。

又因为六安、庐州,甚至安庆府西部,已经在几个月前遭受过张献忠剽掠,现在又在黄得功、刘良佐的兵锋之下,所以反而是安全的。

方国安久在汝宁府,对附近形势相当了解,以至于他对如何击破流贼虽然没有太多想法,但是如何在各大流贼团伙势力的夹缝之中求生存,他倒是有很多心得。

是以,他的主力逃跑路线一提出来,马上得到了总兵卜从善的支持,督师侯恂当然也是深以为然。

至于方一藻、郝效忠、孔贞会他们这些人的想法,侯恂也顾及不得了,毕竟他们的生死存亡,哪里有自己的生死存亡以及崇王府的生死存亡重要呢?

有了崇王府众宗亲一起跟他同行,不管到任何时候,采取任何措施,面对崇祯皇帝他都有充足理由。

当然,孔贞会这边,虽被侯恂、方国安等人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他也没有完全坐以待毙,而是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他很清楚,方国安他们向侯恂进言分兵的目的,就是为了甩掉他所带领的大批士绅百姓这个逃跑路上的包袱。

因此,他坚持以自己所带的那一路队伍,都是从汝宁府城跟着出逃的士绅百姓,人数虽然不少,但是没有兵马护卫为由,请求侯恂拨给他一支能战的兵马予以保护。

事实的确如此。

从汝宁府城跟着出逃的士绅百姓,只有很少一部分有马或者骡车,剩下大多数人,都是靠两条腿行进,他们很容易被流贼的追兵追上。

孔贞会坚称,如果没有骑兵跟随护卫,那么侯恂这位督师大人的做法,无疑就是让出逃的汝宁府百姓白白送死。

面对孔贞会合情合理的请求,侯恂无奈,只得征求随行四个总兵的意见。

分路撤离的建议是方国安、卜从善提出来的,他们两个自然不肯离开主力大队,去保护孔贞会他们带的那一路百姓队伍。

因为这个时候谁跟那帮人在一起,谁就等于是将自己至于巨大的危险之中。

因为分出一路人马继续往东,去颍州,目的就是为了引开流贼的追兵。

说白了,不仅方一藻他们负责断后的人马,是准备被牺牲掉的,而且孔贞会率领的那路百姓队伍,也是准备被牺牲掉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看明白形势的人谁又肯留下呢?

方国安不肯,卜从善也不肯,那就剩下刘肇基和吴三桂了。

吴三桂抢先一步表态,他要誓死追随督师侯恂,为崇王府众宗亲平安抵达六安乃至庐州当好开路先锋。

侯恂对吴三桂本来就很欣赏,自从他督率人马南下汝宁府以来,吴三桂主动投靠,跟他走得很近,而且吴三桂很善战,他也需要吴三桂保驾护航。

所以,当吴三桂抢先一步表态后,侯恂立刻点头默许,直接把目光投降了为人一向寡言少语的刘肇基脸上。

刘肇基手下步卒,在他率骑兵护送侯恂等人冲入汝宁府城那天,尽数丢在了后面,多数跟着杨文岳、虎大威他们陷入重围,最后死在了城外。

而跟着他入城的骑兵,又积极参与了后来的守城之战,折损了一批,如今他手底下的骑兵满打满算已不到两千人了。

他也不想留下,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跟着孔贞会那一路往颍州去,凶多吉少。

但是侯恂是督师,而且并不向着他说话,现在搞得像击鼓传花一样,花落在他手上的时候鼓声停了,这让他进退两难。

他转头去看入关以来一直并肩作战的吴三桂,但吴三桂低头,避开了他的视线。

面对侯恂这位督师、孔贞会这位监军以及在场其他总兵大将们的注视,刘肇基到底脸皮子薄了一点,扛不住这个压力,跪地领受了护送孔贞会等数万百姓前往颍州的命令。

当天中午,侯恂以督师名义发布了方一藻率部留守新蔡断后、孔贞会率领另一路分赴颍州的命令之后,以吴三桂所部骑兵为先锋,在总兵卜从善、总兵方国安左右两路人马护卫下,从新蔡南门出发,转道南下固始去了。

而孔贞会、韩煋、沈万登一行数万人,也在刘肇基所部骑兵的护卫之下,快速出了新蔡东门,奔颍州方向而去。

唯有登莱援剿先遣军留在了新蔡小城内,并且不得不立刻张榜告示,派兵挨家挨户征发城中男子为辅兵,投入到城防整修之中。

(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