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夜间蜘蛛(1/2)
李云泽发现,这边关城虽在边关,但青楼画坊赌场一应俱全。
不知为何,关了城门,这些地方的人反而更多了。
当然,那条只有大人可以进入的街道她并没进去,只是远远看了一眼。
没看见有青楼姑娘在楼上招揽客人,果然电视剧都是骗人的。
这还是边关城,也不知道位于中州的云泽城又是怎么一番景象。
天稍微黯淡的时候,天猛然下起了暴雨,豆大雨点滂沱而下,把她的斗笠都打歪了,只能跑到一处茶铺子里避雨。
弯着腰的铺子老板说:“客人来一碗姜茶暖暖身子吧,只要一文钱。”
“来一碗。”
刚待了没一会儿,几个穿着青衣的男子冒雨跑了进来。
他们进来第一件事便是从怀中拿出一本书。
一人庆幸道:“嗯,没有打湿一点。”
“宁湿身,不脏书,这大抵就是咱们文人的节气吧。”
“是吗,那我们还真是厉害啊,哈哈哈哈。”
三人哈哈大笑,好像真的以此为傲,浑然不知身后的一双眼睛已经盯上了他们。
书?
李云泽在看见寻人令的时候就知道纸张是存在的,大抵是制作成本高,又能看见有人用的是竹筒。
一些店铺用的是纸做的账本。
总之是书和竹筒都存在。
她所在意的是,如果把这本书放进背包,是‘被用过的书’,还是单纯的‘书,还是根本不算‘书’。
被用过的书无法叠加,无法合成,已经是一种独立的物品。
看那书上写的字,大概率是前者。
看来想要有‘书’,就得找一些刚造出来,还没来得及印字的空白书。
思索着,她开口道:“三个小哥,干坐着干什么,来喝杯姜茶暖暖身子吧。”
要不是她穿的好看利落,带着斗笠面巾,三人还以为她是老板。
三人听出是女人,虽然看不见脸,但光是看见那因为冷雨而愈发白净的手,就觉得还是位美人。
其中一人道:“七尺男儿,淋一点雨算什么,我不仅不冷,还因为跑过来有些发热!”
有一人说:“与其依靠外物,不如自己多动一动!”
最后一个扯着衣服,“呼,热死了。”
李云泽很不想刻板印象,但这三人真的和她印象中的穷书生一模一样。
穷且嘴硬。
她说:“姜茶我请你们喝,不为别的,你们读书辛苦,如果还因雨染上风寒,得不偿失。”
说到请客,三人明显心动,铺子老板端来三碗姜茶,道:“三位,再不喝就凉了,岂不浪费。”
浪费二字一出,一人忍不住了,上前说:“老板和姑娘说的都有道理,染上风寒不好,浪费也不好,小生许阳,恭敬不如从命,我是旁边文昌书院的学生,谢姑娘送茶。”
说完才坐下,喝了口姜茶,顿感一股暖流从喉间一直流进肺腑,像是在体内流了一圈,身上的寒气散去不少,舒服的他眼睛都闭了起来。
其他两人也客气一番,坐下喝茶。
李云泽等他们喝得差不多了,说:“三位看样子就知道学富五车,知识渊博,我行走江湖有件事一直没人解惑,不知道能不能问一问。”
许阳第一次听见‘学富五车’这个词,心里念叨着,觉得实在把自己夸的太厉害,连连摆手,“那有五车,若是算成马车,我连半车都不到!”
李云泽微微扯开面纱,喝了口茶。
另一人说:“许兄,你这样说让人家怎么回你啊。”
“啊,是是,姑娘不用回答,我自说自话而已。”
许阳想看那面纱下的脸,又不敢直视,只好盯着桌子。
“你问,知道的我们肯定说。”
另外两人也点头。
李云泽便道:“我赶路闲暇时也想看书学字,却找不到有地方卖书啊。”
许阳道:“造纸术问世已久,岂有缺书之说,要不这样,等天晴了,我带你去书坊。”
李云泽说:“倘若我想要一本空白的书呢?”
“呃……”这问题让许阳呆了呆,迟疑着说:“空白的书……”
旁边一人说:“那就去印书坊啊!”
另一人说:“咦,我们怎么去印书坊,书本能让人散播思想,空白书是不给卖的,防止有人把什么离经叛道的想法传播开来。”
不让买空白书?也就是不给人笔记本,草稿纸用了?
这是什么奇怪的政策。
李云泽问:“那些店子的账本……”
“也是官府发的,开店的时候就给你一本,写满再给一本。”
许阳说:“姑娘要空书是要写东西吗,我书中有几页纸……”
李云泽握着茶杯,手指摩挲。
就算她有三张纸,却还要一张皮革才可以合成一本书。
怎么看都不如直接拿空白书好。
“不必,我就是问问而已,结账。”
李云泽没和这些书生多聊什么,结完账,她消失在雨中。
印书坊。
普通人买不到空白的书。
那就只能去偷了。
讲台必须要制造,附魔书她势在必得。
一人看她朦胧的背影,思索着,道:“她问这个干什么。”
许阳笑了笑,“好奇呗,我小时候也这么问过我母亲。”
另一人调笑道:“原来她是为了问问题才请我们喝茶,我还以为……”
许阳问:“以为什么?”
“以为她看上了你这个翩翩君子啊!”
“高兄莫要胡说!!”
“脸红了脸红了!”
“是这姜茶热的!”
——
是夜,李云泽住进了叶城最好的客栈——小二是这么介绍的,眼神很真诚,她就姑且信了。
自从白天的城门关闭,整个城市就弥漫着一股低气压。
在大雨滂沱而下后,更是低沉到了极点。
整个客栈的饭桌上都没有人,没人有心思聊天喝茶,都待在房间里辗转反侧。
要说打仗谁输谁赢,百姓没几个在意,他们只希望快点结束。
也是当天晚上,叶峰和赵杰同时收到寻人令的消息。
“有人看见那女人从金银楼出来。”
“有人看见她在刘记包子铺。”
“五味楼的小二见她在二楼吃了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