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黄沙峰](2/2)
旱龙甩动尾巴,扫起千层沙浪:“本座要在这造条通海沙桥,让东海之沙淹没灵山,你能奈我何?”它身后的鲤鱼小妖们齐声怪叫,纷纷掏出竹筒,往四周倾倒金色液体,原本坚硬的山体开始簌簌崩塌。
四、沙水相搏
第一夜,黄仙翁用柴刀劈开三处泉眼,让黄沙峰的背阴处涌出活水,村民们喝着清甜的泉水,听着山外传来的巨响——那是仙翁与旱龙在沙海激战。李老汉偷偷扒着岩石望去,只见月光下,樵夫的身影化作十丈高的巨人,柴刀每劈砍一次,就会激起巨大的水墙,与旱龙的沙浪相撞,发出如万马奔腾的轰鸣。
第二日,旱龙使出焚沙术,整个黄沙岭的岩石都在融化,沙粒被烤成赤红色,像流动的岩浆。黄仙翁不慌不忙,从葫芦中倒出三滴甘露,滴在黄沙峰的三个山尖,瞬间,山峰浮现出金色的龙形纹路,每片“龙鳞”都开始吸水,将空中的沙雾凝结成雨滴,滋润着干涸的土地。
第三夜,旱龙召唤来东海的沙妖,成千上万的沙虫从地下钻出,啃食着植被的根系。黄仙翁轻笑一声,柴刀在手中化作万千竹枝,插在沙地上,瞬间长成一片竹林,竹根如钢鞭,将沙虫打得四处逃窜,竹叶上的露水滴落,在沙面形成一个个保护圈。
到了第七日正午,旱龙已经伤痕累累,青色的鳞片被水蚀出无数孔洞,赤瞳也失去了往日的凶光。它不甘心地怒吼着,用龙牙锯劈开最后一道山梁,眼看沙海就要涌入沙堡村,黄仙翁突然站在峰巅,将紫金葫芦倒悬,只见一道银河从天而降,裹挟着金色的咒文,将旱龙和它的沙桥一起卷入黄沙峰的深处。
“孽龙,你既想化沙为海,便永远留在此处,用龙身滋养这片土地!”黄仙翁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他转身望向村民,眼中已有疲惫,“吾需镇守此峰,防止旱龙破封,今后你们若遇干旱,只需在峰前叩拜,自会有清泉流出。”
五、龙骨化峰
话音未落,黄仙翁的身体开始变得透明,粗布衫化作赭红色的岩石,紫金葫芦融入峰巅,柴刀则变成峰腰处的一道天然石梁。村民们惊恐地看着,只见黄沙峰的形态渐渐变化:原本平缓的山脊开始隆起,形成巨龙蜿蜒的轮廓,龙首朝向黄沙岭,仿佛在监视旱龙的封印;龙尾则护住沙堡村,山脚下的沙粒自动聚成梯田状,每逢雨季,雨水便会顺着“龙鳞”的纹路流入村落。
李老汉忽然想起仙翁腰间的葫芦,跑到峰巅寻找,只见一块凸起的岩石上,竟真的嵌着个紫金葫芦,轻轻一敲,便有清泉流出。他跪在地上,老泪纵横:“原来仙翁是用自己的龙骨化了这座山,用龙血润了这方土啊!”
从此,黄沙峰有了神奇的特性:每当沙暴来袭,山峰便会升起金色屏障,将沙雾挡在岭外;每当干旱日久,“龙嘴”处就会流出甘露,形成蜿蜒的山溪;甚至连峰上的沙粒,都带着淡淡的水汽,撒在田里能让作物耐旱三倍。村民们在峰脚修建了仙翁祠,将那柄柴刀的石像供在中央,每逢初一十五,便用新麦酿成的露水酒祭祀。
六、沙海龙吟
五十年后,沙堡村已变成绿洲中的明珠,黄沙峰下的梯田层层叠叠,玉米和西瓜在沙质土壤里长得格外香甜。李虎娃的孙子小宝正趴在仙翁祠的石阶上,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当年仙翁化峰时,龙尾扫过的地方都成了良田,龙爪抠出的坑,就成了咱们的蓄水池……”
忽然,远处的黄沙岭腾起薄雾,小宝看见黄沙峰的“龙首”似乎动了动,龙目中闪过一丝金光——那是旱龙在封印中挣扎,而仙翁的龙魂,正通过山体的每一道纹路,将妖邪的力量转化为滋养土地的精华。
“爷爷,仙翁真的变成山了吗?”小宝摸着石像的柴刀,刀柄上的纹路竟与黄沙峰的“龙鳞”一模一样。
李老汉望向峰顶,午后的阳光给山峰镀上金边,恍惚间,他又看见五十年前那个樵夫的背影,正弯腰从葫芦里倒水,水珠落在沙地上,开出一朵朵蓝色的小花:“是啊,仙翁化作了山,但他的魂,永远在护着咱们。你看那峰腰的云雾,像不像龙在打盹?清晨的露水下,沙面的纹路,可是仙翁在写护山的咒呢。”
晚风拂过,黄沙峰传来细碎的沙沙声,像巨龙在梦中低语。山脚下的响水溪重新流淌,溪水倒映着峰影,每当月光皎洁,便能看见水中有龙形波纹荡漾——那是黄仙翁的精魂,仍在履行着守护的誓言,让这片曾经濒临沙漠的土地,永远绽放着生机。
春去秋来,黄沙峰的传说越传越远。有人说在雷雨天看见金色龙形闪电缠绕山峰,那是仙翁在加固封印;有人说清晨在峰腰遇见背柴的老翁,转瞬便化作沙粒消失,那是仙翁在巡视农田。而沙堡村的百姓都知道,每当他们在田间劳作,抬头看见黄沙峰的“龙鳞”泛着水光,就知道,仙人的护佑,从未离开。
这就是黄沙峰的故事,一个关于牺牲与滋养的传说。当旱龙的野心被永远封印在山体深处,当仙人的精魂化作护山的龙脉,这片土地学会了在沙与水中寻找平衡。黄沙峰不再是威胁,而是守护,是希望,是刻在每粒沙子里的古老誓言——只要山在,水就在,人就在,生生不息,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