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孽龙窥江](2/2)
九娘握着龙牙锯的手顿住。洞壁上密密麻麻的刻痕,确实是凡人的祈雨文,最新的一篇还留着新鲜的朱砂印:\"愿以三牲祭龙君,求赐甘霖救禾苗。\"她突然想起三天前,山民李婶抱着奄奄一息的孙子来求水,是她用石髓凝成露水救了孩子,那时李婶哭着说:\"若龙君肯显灵,我们定重修龙王庙...\"
\"你以为强行改道就能救百姓?\"九娘握紧龙牙锯,锯齿与铜环相触,发出清越的剑鸣,\"地脉如血脉,乱引湖水只会让赣江失衡,去年的大涝、今年的大旱,不正是你五次改道留下的祸根?\"她将金精石按在锯齿上,金光顺着锯齿渗入岩壁,\"老君封你,不是罚你,是怕你再错下去,永堕魔道!\"
四、水脉之争
孽龙突然发出悲怆的龙吟,水纹图腾剧烈震荡,洞顶的钟乳石接连崩塌。九娘感觉脚下的地脉在抽搐,知道再拖延下去,整个黄沙岭都会被湖水浸透。她将法旨拍在龙牙锯上,金光化作锁链缠住孽龙双角,同时念动《镇水真言》,每吐出一个字,掌心的金精石就亮一分。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随着咒语,洞顶星轨与地面五行阵共鸣,形成太极图将孽龙困在中央。九娘趁机将龙牙锯插入锁龙井眼,锯齿刚触及地脉,整个岩洞突然亮如白昼——她看见地脉深处,金色的锁链正与蓝色的龙气纠缠,那是三百年前老君留下的封印,如今已被孽龙的怨气腐蚀得千疮百孔。
\"小泥人,你当真要与我同归于尽?\"孽龙的声音里竟带了三分凄凉,\"你以为自己是仙?不过是块得了灵气的石头,连人形都维持不了多久...看你掌心的裂纹,再用仙法,就要魂飞魄散了吧?\"
九娘这才注意到,右手已出现石纹般的裂痕,金精石的光芒正顺着裂纹渗入体内。她想起老君的警告:\"金精石乃地脉之心,凡人触碰尚可,石仙若用,需以石髓相抵。\"但此刻山脚下传来隐隐的鸡鸣,还有百姓晨起劳作的声音——她不能让这些声音,永远消失在洪水之中。
\"就算魂散,也要护这方水土。\"九娘将整颗金精石按进锁龙井眼,法旨化作流光融入地脉,二十八宿铜环从斧柄脱落,悬浮在空中组成星阵,\"孽龙,你可还记得自己曾是司掌雨水的仙神?百姓供龙王庙,不是怕你,是敬你能泽被苍生...\"
话音未落,锁龙井眼突然喷出金色泉流,顺着地脉流向四方。孽龙发出痛苦的咆哮,身上的靛蓝鳞片逐渐褪去,露出底下斑驳的旧伤——那是百年前与天兵交战留下的痕迹。泉流经过之处,水纹图腾纷纷碎裂,化作细雨洒在岩洞每一寸土地。
\"原来...金精石里,还留着老君的一丝慈悲...\"孽龙的身形开始缩小,最终化作一条丈许长的青鳞龙,龙角上的冰晶融化,露出温润的玉色,\"三百年了,我总以为百姓忘了我,原来他们只是...不会求龙...\"
九娘看着地上的青鳞龙,突然想起初见老君时,他摸着她的石身说:\"天地万物,皆有平衡,强行为之,便是灾祸。\"她捡起碎裂的铜环,指尖拂过龙角:\"百姓求的从来不是翻云覆雨的威权,而是风调雨顺的安稳。你若愿改,这鄱阳湖的水,自会容你...\"
青鳞龙突然昂首,朝着洞外喷出一道清泉,泉水掠过九娘掌心的裂痕,竟让石纹慢慢愈合:\"小泥人,你比老君会说话。\"它甩动尾巴,湖水退去,露出洞壁上被冲刷干净的祈雨文,\"也罢,我去锁龙井再修百年,待能悟透'平衡'二字,再来见这些百姓...\"
话音未落,它化作一道青光钻入锁龙井,地脉传来绵长的震动,像是一声叹息,又像是一声承诺。九娘瘫坐在地,看着掌心重新凝结的石髓,忽然听见洞外传来喧闹声——李婶领着几个山民,正举着火把往岩洞走来。
五、灵山晨光
\"石仙老爷!\"李婶的儿子虎娃第一个冲进岩洞,手里捧着个瓦罐,\"娘说您受伤了,让我送山泉水来...\"孩子突然看见地上的龙牙锯,眼睛瞪得滚圆,\"这、这是龙王爷的兵器吗?\"
九娘笑着接过瓦罐,泉水触到唇瓣的瞬间,化作点点金光融入体内:\"是龙君借给咱们的。\"她望向洞外,晨雾已散,阳光穿过云层,在黄沙岭顶镀上金边,山脚下的稻田里,干涸的裂缝正渗出清泉,湿润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
山民们陆续进来,看见洞壁上的星阵和残留的金光,纷纷跪下磕头。九娘急忙扶起李婶:\"快别这样,龙君只是暂时离开,以后咱们只要好好种地,不违农时,雨水自会周全。\"她摸着虎娃的头,忽然看见岩角处有株枯萎的艾草正在萌发新芽,叶片上还沾着龙泉水珠。
午后,九娘坐在老槐树下,看着山民们在岩洞外立起一块无字碑——他们说要纪念\"龙君与石仙共护山水\"的日子。铜环已经重新铸好,系在斧柄上叮当作响,金精石则嵌进了她的胸口,化作一枚淡金色的胎记。
远处传来牧童的短笛声,夹杂着牛羊的低鸣。九娘望着东南方的鄱阳湖,水面波光粼粼,再无半点水腥气。她知道,这场与孽龙的交锋,不过是天地大劫中的小小涟漪,但掌心残留的石纹提醒着她:所谓护佑,从来不是对抗,而是学会倾听土地的呼吸,尊重万物的平衡。
暮色渐起时,老槐树突然传来沙沙声,一片槐叶飘落在她膝头,上面用露水写着一行小字:\"小泥人,锁龙井的青苔味道不错,改日送你两筐——龙某\"。九娘忍不住笑出声,指尖轻点槐叶,露水化作小龙形状腾空而去,惊起归巢的倦鸟。
山脚下,不知谁唱起了新的民谣:\"灵山有石仙,护水又护田,龙君归井底,清泉润千年...\"歌声乘着晚风,飘向渐暗的天际,与初升的星子一同,在这片土地上编织着新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