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红楼帝业 > 第133章 三千金

第133章 三千金(1/2)

目录

第133章三千金

姜家位于神京东郊,与位于内城的荣国府,非但距离远,且有着城门的阻隔。

直到次日清晨,天色微明,荣国府才遣下人赶到姜家报丧。

姜念与元春才刚梳洗罢,忽闻封氏传话,说是荣国府里来了人,有要紧事禀告,元春心头顿时突地一跳。

元春已知晓贾蓉、贾琏偷贾珍房里人的事,知晓贾蓉被打死的真相。

连姜念都已知晓。他是问元春的,本来元春还羞于启齿,只含糊其辞,他再三追问,元春才红着脸低声说了。

而现在,一大早的,荣国府便来人说有要紧事禀告,元春顿时就觉得不妙,暗道:“该不会是珍大哥也……”

想什么来什么。

待来人进屋,颤声道:“珍大爷……昨晚没了!”

元春闻言,面色倏地一白,指尖紧紧攥住帕子,半晌说不出话来。

姜念见状,挥手令下人都退下,亲自扶元春坐下,又亲自端了热茶来。

元春并未接茶,而是抱住姜念,哭了起来。

她实在悲愁交加,悲的是宁国府昔日何等煊赫,如今竟落得这般下场,气数已尽;愁的是此事传扬出去,荣国府必受牵连,自己虽已出嫁,可终究是贾家女儿,难免也受影响,若姜念因此嫌弃了她,可如何是好

姜念见元春神色凄然,知她心中忧虑,便温声劝道:“你是怕此事影响到荣府我寻思着,应该只会影响到名声。至于你,大可不必管那些闲言碎语,咱们好好过日子才是正理。”

元春听到这话,心中稍安,想着姜念并未因此嫌弃了她。

只是眉间愁绪仍未散去。

窗外晨光渐亮,却照不散她心头阴霾。

姜念则在心中悄悄感叹:“因为我的穿越,这个红楼世界的贾珍、贾蓉,竟就这般死了!倒是与原著所写的秦业、秦钟之死有些相似。”

原著写到:水月庵的小尼姑智能儿私逃到秦家与秦钟私会,被秦业发现,秦业将智能儿赶走,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得老病发作,三五日光景呜呼死了。而秦钟因带病未愈受了笞杖,见老父气死,又悔痛无及,也病死了。

……

……

薛宝钗正在西厢房中做针黹。

她低眉敛目,纤纤玉指拈着银针,细细密密地缝着,正是要给姜念做的一件新衣。她自从正式过了门,常抽时间做针黹,上月已绣了个荷包送给姜念,如今这件衣裳也在收尾,再有二三日便可完工。

薛宝钗正缝着,忽听得脚步急促,莺儿慌慌张张地掀帘子进来,鬼鬼祟祟地凑到她耳边低声道:“可了不得了!刚听得新闻,贾家的珍大爷昨儿夜里也没了,说是病死的,其实也是气死的!”

薛宝钗手中针线一顿,缓缓抬眸,眼中闪过一丝惊诧,却很快又归于平静,只轻声道:“你不可学着别人嚼舌根!”

莺儿道:“我又不傻,这种事儿,我只与你说的。”

就连薛宝钗都知晓贾蓉、贾琏偷贾珍房里人的事,知晓贾蓉被打死的真相。不是元春告诉她的,也不是姜念告诉她的,是莺儿告诉她的,而莺儿是从元春的陪嫁下人那里听闻的。

薛宝钗将手中针线搁在一旁的绣绷上,沉吟不语。

莺儿见她神色凝重,也不敢多言,只悄悄退到一旁。

薛宝钗静默片刻,伸手抚了抚那件即将完工的衣裳,指尖在精致的绣纹上轻轻摩挲,似有不舍。然而思及元春此时处境,她终是摇了摇头。

莺儿道:“姨奶奶这件衣裳,再有二三日便可做好送给大爷了。”

薛宝钗却道:“过些日子再送吧。”

莺儿不解:“你不是急着要给大爷的吗只差一点就做好了……”

薛宝钗淡淡道:“奶奶那边刚遭了事,咱们这些日子还是谨慎些好。衣裳早晚都能送,不差这一时。”

莺儿会意点头。

……

……

秦家。

这日巳牌时分,秦可卿正在西厢房内临窗展卷。房内设着宣德炉,一缕沉水香袅袅婷婷,映着纱窗透进的阳光,倒似画中景致。她手执一卷《漱玉集》,正读到“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句,不觉怔怔出神。

因她知道元春、薛宝钗都颇有才学,要强的她,自忖虽出身不及二人,才学上却不该不如她们,故而日日用功读书写字起来。

正沉吟间,忽见瑞珠掀帘而入,连珠炮似地说道:“姑娘,可了不得了!贾府的珍老爷昨晚也没了!愈发荒唐了!他儿子偷他的多个房里人,他刚回京便打死了儿子,自己却又被气死了……”

呵,贾母想遮掩贾珍、贾琏、贾蓉的丑事,却遮了个寂寞。就连秦可卿、瑞珠都已听闻了事情的真相。

秦可卿闻言沉默起来,也担忧起来,端起书案上的一盏茶,怔怔望着盏中浮沉的茶叶,心头一阵发紧。

她觉得此事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若非她,当初贾珍就不会遭祸,不会发配海疆,而贾珍不遭祸,贾蓉、贾琏也就不会偷他的房里人,贾蓉就不会被贾珍打死,贾珍也就不会气死……

而姜家的主母元春,毕竟是贾府姑娘出身……

若她将来入了姜家的门,成为姜念的妾室,元春若因恨她而报复她,可如何是好

秦可卿越想越是心惊,手握着温热的茶盏,却感到发凉。

恰在这时,她望了望案上那本《漱玉集》,书页上那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刻读来,竟似谶语一般。

……

……

且说回江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