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两位小公子的衣裳(2/2)
温若初赶紧扶起月儿。
“好好说话,为何要让我留下这些东西。”
月儿迟疑半晌,“给小公子做衣裳的绣娘叫小玉,年纪还没奴婢大,她娘早早死了,爹瘫痪,家里还有弟弟妹妹。一家人都需要小玉养着。”
“您把小公子的衣裳退回去,小玉这两个月一文铜钱都赚不到,他们一家不饿死也是要冻死的……”
原来,月儿认识了一个身世凄惨的小姐妹,可能是同病相怜,月儿对那个叫小玉的绣娘起了同情心思。
赶上沈惊澜大肆给温若初的孩子准备衣裳和玩具,犹豫了好长时间,说服小辛,让小玉接荣王府的活。
当然,月儿没把小辛卖了,全部揽到自己身上。
这两口箱子里的衣裳是小玉承接荣王府的第一单生意。
月儿愧疚极了,一边是对自己恩重如山的主子,一边是身世凄惨的小姐妹。
月儿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
“是奴婢不对,求公主责罚。”
跪地磕了好几个头。
温若初方才看过箱子里的衣裳,针脚密实平整,绣工一点也不比身上这件蜀锦袄子差。
她再次扶起月儿,微微叹了一口气。
“你早应该和我直说的,我又不是铁石心肠不讲理的夜叉,不差这箱衣裳了,月儿想做善事留下,那就留下,以后小公子的衣裳就交给那个小玉来做。”
月儿连连谢了好几声。
“咱们公主是活菩萨,”秋菊给月儿拿了一条温热帕子擦眼泪,“瞧你哭的,花猫一样。”
“还是咱们大虞的女子有福气,不仅可以入学,还可以参加科举和男人同朝为官,在夫家地位也不是雍国可比的。”
月儿擦干净眼泪,眼眶红红的,看向温若初,像是在看救世主。
“公主也让雍国女子读书科举吧,像小玉这样的情况,若是学得优秀,每年奖励的银子都够养家的了,日后谋个一官半职,就能脱离苦海了。”
温若初:“……”
看着月儿,爱莫能助地苦笑两声。
雍国和大虞国情不同,女学和女子教科之所以能在大虞推行,是因为大虞的皇帝是女子,有先天的思想条件,有女皇支持实施起来相对容易。
而在这里,有皇后和柳妃,一个豺,一个狼,前头还有老皇帝那个恶虎。
她和沈惊澜最重要的是自保,没有余力帮其他人,想别的。
主仆几人说着话,冯文敲门进来。
“郡主,我方才瞧见沈星驰了,和沈雨霁一起去的翠云居。”
前阵子御史台弹劾太子沈星驰,买官卖官,贪赃枉法,奸淫良家女子数条罪行,往来账目,卷宗文书详尽,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百姓议论纷纷。
老皇帝可能是迫于御史台和百姓压力,下令将太子软禁东宫,任何人不得求情。
翠云居是雍国都城一家私人成立的豢养舞姬和乐师的地方,里面的舞姬和乐师从小调教,琴棋书画,歌舞礼仪样样精通。
明着是一家舞乐馆,实际上就是供都城达官显贵玩乐的地方。
“沈星驰犯了那么多条罪状,一点事都没有,还能出去享乐,简直就是没有天理,圣人若是雍国皇帝就好了。”冯文不满抱怨。
温若初靠坐在床榻里,撑着脑袋,微微叹了一口气,坐起身。
她和沈惊澜弄了两箩筐的卷宗,想按死沈星驰。
沈星驰的那些爪牙被拔得差不多了,沈星驰自己连皮都没破。
结果有些不尽如人意,倒是也像老皇帝能干出来的事。
老皇帝生了十三个儿子,唯一当做儿子的就是太子沈星驰,其他儿子在老皇帝眼里,是臣子,更是可以喘气的工具。
哪里需要用在哪里,不需要了,看不顺眼了,可以随意丢弃。
冯文喋喋不休抱怨,“就不能让沈星驰绳之以法吗?”
“有!”
温若初沉吟半晌,倏然撩起眼皮看向前方某一处,眸光倏然犀利起来。
老皇帝执意护着沈星驰,想让老皇帝降罪,沈星驰伏法,除非沈星驰大逆不道,犯上作乱。
板子只有打在自己身上,才知道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