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从“黄脸婆”到气血美人,我是如何做到的(1/2)
从“黄脸婆”到气血美人,我是如何做到的
你是否常常感觉疲惫不堪,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照镜子时,看到自己面色苍白或萎黄,毫无血色,是不是心里满是焦虑?手脚常年冰凉,即便在炎炎夏日,被窝里的脚丫也总是暖不起来?月经周期紊乱,量少还伴有血块……如果这些情况你中了好几条,那可得注意了,这很可能是气血不足在向你发出警报!
气血,是中医术语,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生命活动;血则循行于脉中,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和滋润作用。气血充足,人才有精气神,身体各器官也能正常运转,一旦气血不足,各种小毛病就会接踵而至。别慌,接下来就带你全方位了解气血不足,并分享实用的调理方法,助你重焕好气色,变身气血美人。
一、气血不足的表现,你中了几条?
1.看面色:气血充足的人面色红润有光泽,就像熟透的苹果般健康。而气血不足时,脸色往往苍白如纸,或是呈现出不健康的萎黄,看起来毫无生气,就像被抽干了精气神,这种面色会让人瞬间显老好几岁。
2.察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气血的外在体现。气血充盈时,眼睛清澈明亮、炯炯有神。可要是气血不足,眼白就会变得浑浊发黄,布满血丝,眼睛也常常干涩、视物模糊,整个人的眼神都透着疲惫与无神。
3.观头发: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是很多人的追求,而气血就是头发的“营养剂”。气血充足,头发顺滑有光泽、浓密强韧;一旦气血亏虚,头发就会变得干枯毛糙、易断裂,还会大把大把地掉,年纪轻轻就面临“秃头”危机。
4.探手脚:正常情况下,手脚应该是温暖的,这是气血顺畅流通到四肢的表现。但气血不足的人,血液循环不畅,手脚就像“小冰块”,总是冰凉冰凉的,冬天更是冷得钻被窝好久都捂不热,严重影响生活的幸福感。
5.查月经:月经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气血充足,月经周期规律,月经量适中,颜色鲜红,也很少有痛经困扰。可要是气血不足,月经周期就会紊乱,不是提前就是推迟,月经量也会变少,颜色还偏淡或发黑,伴有血块,痛经更是家常便饭,每次来例假都像“渡劫”。
6.感精神:气血充足,人就精力充沛,干啥都干劲十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而气血不足时,身体能量不够,整个人就变得懒洋洋的,提不起精神,稍微做点事就累得不行,还容易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和学习效率直线下降。
如果你发现自己符合上面多个症状,那基本可以确定是气血不足了,得赶紧重视起来,着手调理。
二、气血不足的原因大剖析
1.脾胃虚弱:中医讲,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吃进去的食物要靠脾胃消化吸收,才能转化为气血。可现在很多人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爱吃生冷辛辣,长期这样就会损伤脾胃。脾胃功能差了,吃再多营养的东西也吸收不了,气血自然就补不上来,就好比一个工厂,机器坏了,原材料再多也生产不出好产品。
2.过度劳累: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长期加班熬夜、过度用脑,身体和精神都处于极度疲劳状态。这种情况下,身体消耗的气血远超补充,就像一直往外花钱却不挣钱,钱包迟早会被掏空,气血也会越来越虚。
3.失血过多:女性每个月都有生理期,如果月经量过大、经期过长,或是经历过流产、手术等失血事件,又没有及时调养补充,就容易导致气血亏虚。此外,一些慢性出血性疾病,如胃溃疡出血、痔疮出血等,也会悄无声息地损耗气血。
4.情绪因素: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生气等不良情绪中,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主疏泄,能调节气机,一旦肝气不舒,气机不畅,就会阻碍气血的运行和生成。比如,经常生闷气的人,就容易出现乳房胀痛、胁肋胀满等气滞血瘀症状,进而影响气血。
5.缺乏运动:生命在于运动,适当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可现在很多人久坐不动,出门坐车、上班坐办公室,下班回家就瘫在沙发上。运动量严重不足,气血运行就会变得缓慢,身体的新陈代谢也会降低,气血生成自然受到影响,就像一潭死水,没有活力。
了解了这些原因,我们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有的放矢,尽量避免气血损耗,从源头改善气血不足的状况。
三、饮食调理,吃出好气色
1.多吃补气血食物:
-红枣:红枣是补气血的“明星食材”,富含铁元素和多种维生素,能养血安神、补中益气。每天吃5-8颗红枣,直接吃、泡水喝、煮粥、炖汤都可以,简单又方便。比如,早上起来用红枣和桂圆干一起泡水喝,既能补充气血,又能提神醒脑。
-桂圆:桂圆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有良好的滋养补益作用。可以把桂圆剥壳去核后,和红枣、枸杞一起煮成甜汤,睡前喝一碗,既能助眠,又能补气血。不过桂圆吃多了容易上火,每天吃10颗左右就好。
-黑芝麻:黑芝麻富含维生素E、铁等营养成分,能补肝肾、益精血。可以把黑芝麻炒熟后磨成粉,每天早上用开水冲一勺黑芝麻粉喝,或者加在豆浆、米糊里,口感香浓又营养。
-猪肝:猪肝是补铁的优质食材,铁含量丰富且吸收率高,能有效改善缺铁性贫血,进而补气血。可以每周吃1-2次猪肝,做成猪肝菠菜汤,菠菜也有补血作用,两者搭配,补气血效果更佳。但猪肝胆固醇含量较高,三高人群要适量食用。
-红豆:红豆有健脾利水、解毒消肿、补血的功效。煮红豆粥时,提前把红豆浸泡几个小时,再和大米一起煮,煮得软烂些,更容易消化吸收。也可以煮红豆薏仁汤,既能补气血,又能祛湿,尤其适合湿气重的人。
2.避免食用伤气血食物:
-生冷食物:像冰淇淋、冷饮、生鱼片等生冷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阻碍气血生成。即使在夏天,也尽量少吃这类食物,保护好脾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