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道宽广,任君驰骋(2/2)
淳于越听着这话轻轻点头,接着也跟着嬴佑一样咬了一口大饼,待到咽下之后才缓缓开口道:“太孙,我具体该讲些什么呢?”
嬴佑闻言笑了笑,开口说道:“也不用刻意讲什么,教读书认字,将人情风俗,将人文故事,都可以。”
淳于越闻言微微颔首,片刻之后开口道:“那我就讲讲昔日的六国吧。”
嬴佑闻言一笑,彭越见状则也是来了兴趣,开口说道:“俺们原先都是魏国的百姓,后来成了秦国的,但在这之前,其实一辈子也就在家乡那么块地方打转,没见过什么世面,先生您见多识广,给俺们说说。”
淳于越微微一笑,朝着彭越开口道:“既然诸位都是魏国的,那我就先从魏国说起吧,魏国这个地方啊,出名士啊...”
“李悝的变法强国,吴起训练的新军魏武卒,这都是相当当的名号,史书之上注定绕不过去的事情,除此之外啊,还有商鞅,公孙衍,张仪等等...”
众人听着淳于越的讲述的那些人文故事全都入了神,而听的时候久了,彭越率先发现了一个问题,便是开口问道:“先生,您说的这些大人物,咋这么多都在秦国干过呢?”
嬴佑闻言忍不住看了一眼彭越,面带笑意,而淳于越则是轻轻点头说道:“原先我也有和将军一样的问题,怎么这么多名士,放着天下各国不去选,偏偏选了一个秦国呢?”
“这个问题我也是最近才想明白的,那就是因为秦国跟六国的不一样了,在魏国的历代国君之中,有些人昏聩,可也有些人谈不上昏聩,可魏国的名士还是愿意到秦国去,为什么?”
“还是因为机会两个字啊,在秦国,那些名士能有更好的机会来施展抱负,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就好像百姓种田一样,一块肥地和一块贫地,该选哪一块呢,自然是肥的那块了。”
“至于秦国为什么会是肥地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但始终是得不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不如让太孙说说?”
淳于越的话一说完,所有人的目光就都看向了嬴佑,后者见状则是忍不住一笑,“先生倒还真会省事,这就把话推到我身上了。”
淳于越闻言一笑并未言语,静待嬴佑下文,而嬴佑则也是开口道:“那好,就让我这个姓嬴的跟你们说道说道秦国吧。”
“方才淳于越先生说秦国是块肥地,至于为什么呢,首先便是因为我秦国的运气不错,我秦国真正开始强大起来,是从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
“后来几乎代代出雄主,惠文王合纵连横,昭襄王攻伐六国,到了如今的陛下一统天下,若是没有这些雄主,我秦国自然不会这么强大,不会有傲视天下的实力,自然也吸引不到那些名士了。”
“其次便是淳于越先生方才所言的机会二字了,昔日我的外公李斯曾经同我授课,提到过一个例子,那便是韩国的公子韩非曾经想要在韩国变法,可到头来却是一场空,为什么?因为韩国的土壤不行...”
“韩非固然是个大才,可是在韩国那么块土地上,他就算有经天纬地之才,照样不得施展,可是在我秦国就不一样了,细数我秦国历代的名士能将,几乎是有才便可得利,无论是变法图强,还是纵横捭阖,又或者说是用兵调度...”
“只要是有才之人,秦国便会用,只要是对我秦国有用之人,秦国便会留,只要是对我秦国有功之人,秦国便会赏,如此而已。”
“正是因为这样,我秦国的那些明君身边才会向来不乏能臣干吏,因为我大秦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同样的道理我和彭越说过,和淳于越先生也说过,如今不妨再说一次。”
嬴佑说着缓缓站起了神,而后用手指向了咸阳城的方向,开口说道:“在我秦国的土地之上,在我们身后的那座咸阳城里,有数不清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任凭有才者自取...”
“这便是我秦国能吸引那么多名士争相前来的缘由,如此秦国,是我大秦一代代先君筚路蓝缕所奠定的基业,是我大秦一代代名臣穷尽一生所开辟的道路...”
“我秦国的大道宽广...”
“可任君驰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