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当赘婿被休,我带领全家荒年求生 > 第350章 纳天下之财

第350章 纳天下之财(2/2)

目录

“遵命!”贺循点头。

与此同时,经过幕府的一番商议之后,新的比武大会的相关事宜,通过小报的方式,刊登在每一个作坊内。

“孙哥,这上面写的什么啊?”

一群路过的建筑工,看向工地上贴的小报,很是好奇的对工头问道。

“咱们家刺史老爷说了,为了防止敌人作乱,强健身体,以后每天上工之前,所有工人要进行半个时辰的武装拉练,等到下工之后,还要学习操纵弩箭,战阵的布置等等。”

“哎呦,这不是造孽么,咱们干一天活,可已经够累了。”

“是啊,孙哥,咱们的工作量很大的。”

孙工头笑着说道,“大家不要慌,人家小报还写了,咱们建筑工人、熬硝工人属于重体力劳动,不必参加。”

众人闻言,皆是一副如释重负的表情。

但孙工头接下来的话,却引发了所有人的注意,“先别走,话还没说完呢,这比武大会,是刺史府组织的,有奖励啊。”

“啊?还有奖励?”

李刺史对于工人出手,一项是很大方。

大家伙一听说有奖励,眼珠子立刻瞪得溜圆。

“既然是比武大会,自然分名次,每个比试类目,只要获得前二十名,都有铜钱和土地的奖赏,前三甲奖励最为丰厚。”

“我的老天爷,竟然赏赐土地?”

“我不是在乎土地,我真的是想锻炼身体,为刺史拼命!”

“今天下班,我就去锻炼去。”

孙工头笑着摆手,“量力而行即可,咱们七里堡工人能有好几万,前二十名可不是那么好拿的。”

“那可不一定,咱们整天干力气活,我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肯定有我占优势的类目。”

“对,整天轮大锤能使白抡的?”

金钱果然是最好的助力。

一听说有钱,工人们锻炼的积极性,立刻嗷嗷爆表。

翌日,根本不用刺史府派专门人组织,各作坊已经开始在作坊主的带领下,开始训练了。

见他们的主动性那么高,李平安也就没有过问,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贺循已经出发了,李平安担心他的安危,将一名叫做苏七的亲卫副统领派给了他。

苏七是乡卫中的老人了,之前做过游侠,江湖经验丰富,更为难得的是,他是大户人家出身,礼仪,人际关系方面,也很精通。

这也是李平安感觉匪夷所思的点,那就是这个时代的侠客,基本上都是有钱人。

跟他想象中,风餐露宿干大侠,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苏七,我把我二哥交代给你了,万万不敢出任何的差错。”

李平安跟怀里抱着长剑,一副江湖侠客装束的中年人说道。

“大都督放心,贺大人此次北上,绝对不会出现任何差错,苏某人在江湖上还是有些威名的。”苏七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的说道。

“兄长,在外面注意安全,万一事不可为,也不要勉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自己的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李平安又交代贺循。

“放心吧,还没见识到贤弟你的宏图霸业,我怎么能死呢!”贺循笑着说道。

“呸呸呸!胡说八道!”不远处魏尚风尘仆仆的回来,见到贺循要走,眼珠有些微微发红。

他们兄弟自从结拜以来,便一直为了事业奔波,想要互相聚在一起嬉戏玩耍,几乎都没有时间。

贺循笑着拍打着车窗,“大哥,你能回来帮助三弟,我很开心,大家等我凯旋吧!”

说完,示意车夫赶路。

李平安他们没有回七里堡,而是看着贺循消失在晨色的雾气之中。

期间,路过一片略显荒芜的村子。

这里之前是贺家宗族所在地,贺家南迁至此时,曾经辛苦经营。

在遇到李平安之前,他一直以为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会有一个年轻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改变一地之命运,连自己都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他们整个家族迁到了七里堡,土地置换给了贫苦百姓。

如今贺家的土地,已然通过经营,成为了七里堡最肥沃的一批土地。

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百姓,逐渐将土地荒芜了下去,可以说是一天不如一天。

有些话,贺循一直不愿意跟李氏集团的人说,有的时候,有些家族注定会兴盛,就诸如他们李家,他们贺家,而有些家族逐渐会衰败,就一如眼前。

他们拥有了想通的土地,相同的水源,可庄稼就是摆弄不好。

这还是有李平安关注他们的情况。

如果没有了七里堡的扶持,可能他们已经成为流民了。

出了玉林县没有多久,贺循就看见大批的流民,女性占比很高,大多数衣衫褴褛,身上背着陶罐,牵着孩子。

还有些背着桌椅板凳,推着羊角车,看他们的方向,很明显是朝着玉林县去的。

看到车队,他们很是谨慎的躲到路边。

贺循叹息一声,知道这些人是来七里堡谋生的。

由于连年干旱,岭南道多地受灾。

昨天玉林县的政策刚刚公布出去,就有州县的百姓,迫不及待的往玉林县迁徙了。

害怕来晚了工作机会被别人抢走,很多人都是昨天夜里就拖家带口开始出发,连夜跋涉而来。

马车前进了一里多,队伍依旧看不见尽头。

县衙。

公孙县令,也得知了消息,紧急迎了出来。

当他看到浩浩荡荡的流民队伍的时候,眼泪都流淌了出来。

很快,城门前便被站的满满当当,后续还有很多人赶过来。

“县令大人,这下子咱们的人总算是够用了。”新任县城拱手说道。

“够用倒是够用了,可我看着架势,恐怕全岭南道的人,都想来找我们干活,这得多少钱支付给他们做酬劳,又得花多少钱给他们买粮食吃啊。”

公孙县令替李平安操心起来。

大康对于岭南道的人口,一直没有一个大致的统计数字。

因为大康一直没有对岭南道实现有效统治,不过经历了多朝屡次开发,岭南道的人口,土着加上迁徙来的人口,七八百万肯定是有的。

但这七八百万人之中,很多人因为缴纳不起赋税,逃到了山里做了土匪和流民。

流民的日子不好过,他们开垦山田,会被征服和山贼抢劫,打猎会随时被野兽吃掉。

自从李平安在七里堡大型手工业,到处招募人手,越来越多的流民从深山老林走出来,为李平安工作。

甚至很多僚人部落,已经开始积极主动的融入到汉化之中。

现在不算未来的大都督府,包括玉林县在内,李平安拥有四座城,直接管理,或者间接管理的人口,超过五十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