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两代人的爱情 > 第246章 山娃青年187集

第246章 山娃青年187集(1/2)

目录

何主任第二天去省里开会走后,体改办的办公室里,大家按照领导的工作安排部署,都各顾各的忙活起来。起草着各自负责的工作任务思路、和企业承包改革方案。

山娃正对着办公桌上的搪瓷缸子呵气。玻璃窗外,县体改办的灰砖青瓦的厢房,在晨光里冻得发僵,办公室的暖气片嗡嗡响着,像只打盹的老黄牛。

他摩挲着泛黄的工业普查资料,指尖划过\"燕柳春白酒厂\"几个字,忽然想起去年冬天在酒厂蹲点时,老厂长李归林往他手里塞的那杯烫嘴的高粱酒,辛辣里带着粮食的幽香。

“国营企业——农机厂的张师傅该退休了吧?”他喃喃自语,回忆着工业普查工作期间的往事。他与张师傅在工业普查期间结下了深厚友情,让他时时牵挂。

钢笔尖在报表上洇开小团墨渍。十二项考核指标像十二块青砖,正一块块在他脑海里垒砌。当写到\"利润总额\"时,笔尖突然顿住——前年罐头厂亏损的数字突然从记忆里跳出来,财务科老李头当时红着眼睛翻账本的模样,比窗外的枯树枝还萧瑟。

日光从百叶窗斜切进来,在“不变价工业总产值指标”那行字上织出明暗相间的格子。山娃揉了揉发酸的后颈,忽然注意到天泉果汁厂的报表边缘沾着块褐色印记,像滴干涸的橙汁。他想起那是在工业普查期间,去厂里调研,女工们围在流水线旁分橘子,沾着果汁的手在报表上按出的指纹,此刻正随着他的呼吸轻轻起伏。

“固定资产净增加值指标”,他念出这个词,目光落在窗外的老槐树。树干上钉着的\"安全生产\"木牌被风雪磨掉了漆,露出底下的木纹,像极了农机厂车间里那台老铣床的纹路。

回想着在去年秋天,他曾看见年轻工人趴在铣床上打盹,安全帽滚落在堆满铁屑的地面,阳光穿过天窗,在小伙子汗湿的后颈镀上一层金边。

当第十二个指标“新产品开发指标”写完时,暖气片的嗡鸣突然清晰起来。山娃放下钢笔,活动着僵硬的手指,看见自己在报表上投下的影子正笼罩着“职工人数”那栏。他忽然想起造纸厂的王会计说过的话:

“人数增长要踩着利润走,就像踩着石头过河,踩错一步就得湿鞋。”

此刻,窗外的阳光正爬上报表右上角,把“税金指标”四个字照得透亮,像枚金色的徽章。

暮色漫进办公室时,山娃终于勾完最后一个数据。搪瓷缸子里的茶早凉透了,他却觉得掌心发烫。十二项指标在纸上站成整齐的队列,像等待检阅的士兵。

西天残留的晚霞像块揉皱的红布,轻轻盖在县政府大院的每个角落。山娃摸出烟盒,发现只剩最后一支。火柴擦燃的瞬间,他看见烟灰缸里积着的烟头,就像一个个跳跃的数字,他忽然想起何主任昨天说的话:

“这些数字不是死的,是企业的命脉。”火星在暮色中明灭,他望着远处县政府大院的灯光再次第亮起,像撒在夜空中的碎金子。

办公桌上,十二项指标在台灯下投出细长的影子,宛如十二根琴弦。山娃知道,当明天的阳光再次爬上这些文字时,它们就会变成叩开改革之门的钥匙。他裹紧棉袄走近暖气片,暖气片的余温还在,像谁留在墙上的掌心温度。

一天的紧张忙碌的新工作,新任务让他忘记了劳累,忘记了晚上下班的时间,终于勾勒出考核的指标数据,待明天再细致的推敲和完善,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了自己的家。。。。。。

清晨,一缕阳光冉冉升起,洒向了兴隆县山城的大街小巷,给寒冬带来了温暖。

山娃脚步匆匆,上班后走进了体改办的办公室,再次拿出了昔日的工业普查资料,查阅着汇总单位。然后进行着再次登记、整理和排列有序。

国营企业有化肥厂、造纸厂、罐头厂、食品厂、啤酒厂、燕柳春白酒厂、农机厂、木材加工厂,共计八大国营企业。

二轻企业有塑料厂、服装厂、印刷厂、金属制品厂,木器厂、天泉果汁厂,合计六个二轻企业。

山娃编制好了表格,一一登记着企业基本信息,又查阅着工业统计与工业普查相结合的重要指标,再次排列出十二项年度考核指标的明细表:

一、产品产量指标:这是一个工业企业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指标。不过,一个企业生产多个不同类的产品,还应该按分类计算出产品产量,然后再按照统一的单位计量,折合成标准的总产量。

二、不变价工业总产值指标,按照统计口径,规定在一定时期内,按照统一价格,再乘以产品产量的加和汇总,就得出了不变价工业总产值指标。在同一行业,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这也是考核企业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三、现价工业总产值指标,按照统计口径,以现行销售价格,再乘以产品产量的加和汇总,就得出了现价工业总产值。虽然同行业因销售价格不统一,没有可比性,但考核企业的现行总产品价值,也是必不可少的考核指标之一。

四、企业销售总收入指标,是通过财务每月核算,累计全年的总收入汇总指标。在一年内,如果销售价不变,则与现价工业总产值指标数据一致。企业考核也是必不可少的指标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