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毛头小贼(1/2)
几天之后,独孤行踏进了骊国边境的小莽城。不同于齐国的森严戒备,这里的守卫懒散得像街头混混,歪靠在城门边,嘴里叼着草棍,眼神飘忽。
独孤行递了几枚铜钱,守卫连眼皮都没抬,挥挥手就放他过了。
说起来,少年现在还真不缺钱,因为他手上还有几枚大暑币。有时候,他会忍不住在心里冷笑,暗自谢了刘志阳那傻子,送了他这笔横财。
独孤行晃晃悠悠进了城,迎面一股杂乱的气息扑来——汗味、柴烟,还有路边摊子煎饼的油腻香气。
小莽城不大,街巷窄得像被挤扁的肠子,泥地上坑坑洼洼,踩一脚能溅起半腿泥。独孤行先找了个杂货铺,花了点碎银买了张骊国的地图。
骊国对他而言是块陌生的地界,风土人情一概不知,总得先摸个底。他抖开地图,粗略扫了眼,眉头微皱——骊国水路居多,要前往大骊京城,估计要渡几次船才能到达。
他摇摇头,卷起地图塞进怀里,决定先找地方落脚。
走了几条街,目光落在一间清冷的客栈上,门匾上写着“栖云栈”三个字。客栈不大,两层木楼,屋檐下挂着几盏纸灯笼,门面不算破败,但也谈不上气派。门前冷清,只有一只瘦猫蜷在门槛边,懒洋洋地舔爪子。
独孤行推门进去,木门吱呀作响,柜台后一个老掌柜抬眼瞧他,胡子花白,眼神浑浊。
“住店?”老掌柜声音沙哑,像喉咙里卡了块炭。
独孤行点点头,扔了几枚铜钱过去。老掌柜慢吞吞收下,递给他一把钥匙,指了指楼上:“二楼左边第三间,干净的。”
房间小得可怜,一床一桌一凳,窗棂破了个角,风漏进来,带着点潮气。独孤行把包袱往床上一扔,魁木剑靠墙放好,伸了个懒腰。
外头天色暗了,街上的喧闹却没停,隐约还有几声狗吠。他没急着歇,锁上门,下楼出了客栈,打算摸摸这小莽城的底。
城里乱糟糟的,摊贩吆喝,行人挤来挤去,路边乞丐缩在墙角,伸着脏兮兮的手讨点吃食。这地方穷得叮当响,布衣麻鞋的百姓占了大半,偶尔有个穿绸缎的,也不过是小商贩的派头,没半点大户人家的气势。
他走了半日,竟没见一个官兵巡街,城内乱糟糟的,像是没人管的地界。
他想起师父陈老头的书里曾提过,这座天下的地方制度乱得离谱。有的城池归贵族管,有的设县令,甚至还有贵族和县令共掌一地,各自占地为王。陈老头还抱怨过一句,说什么“郡县贵族共治,不如退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废了地方制度省心”
独孤行当时读到这句,觉得老头牢骚满腹,可如今身处小莽城,他隐约明白了点——这城里连个像样的管事人都瞧不见,乱成这样。
他摇摇头,暗叹师父见识广博,连这些乱七八糟的事都门清,也不知从哪个犄角旮旯学来的。
转了一圈,独孤行也没瞧出什么大户人家,街巷尽是低矮的泥墙屋,偶尔有几间青砖宅子,也透着股败落的寒酸。边界城嘛,他心想,也没啥好奇怪的。
回客栈的路上,夕阳斜挂,天边一片红。
独孤行拐过一个街角,忽地听见一阵闷响,夹杂着孩子的哭喊。他循声望去,巷子里几个街溜子正围殴一个瘦小的乞儿。那男孩十一二岁,衣衫破旧,脸上青一块紫一块,蜷在地上抱着头,大声哀叫。
领头的男人膀大腰圆,棉衣敞着,露出胸口一丛黑毛,笑得一脸横肉乱颤。身后两个跟班,一高一矮,高得像根竹杆,正起劲地踹那男孩,“小瘪三,敢偷兄弟的钱包?活腻了!”
独孤行脚步一顿,本想绕过去。他向来懒得管闲事,江湖路走多了,早就明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道理。
可那男孩的惨叫声,让他莫名烦躁。他停下脚,皱眉自语:“唉……我什么时候变得跟师父一样了?”
男孩又是一声惨叫,“住手!”他终于忍不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