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乡村振兴:提桶回家开民宿 > 第348章 寻找合适的房子

第348章 寻找合适的房子(1/1)

目录

经过一番奔波,两人终于回到了清风别苑。此时,清风别苑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院子里的花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孙平迫不及待地打开车门,和张远一起将今天采购的东西搬进院子。

刁妍听到动静,从房间里走了出来,一脸好奇地问道:“你们回来啦,今天采购得怎么样?”

孙平兴奋地拉着刁妍,说道:“妍妍,今天可太顺利了!我们去了柳城,买了好多超棒的摄影设备,还有各种各样漂亮的民族服饰。”

说着,他打开装着摄影设备的箱子,小心翼翼地将相机、镜头一一拿出来展示:“你看这相机,像素超高,还有这些镜头,能拍出各种不同效果的照片。”

刁妍看着这些崭新的设备,眼中满是惊叹:“哇,这些设备看起来好专业啊,孙平哥,你的摄影店肯定能大获成功。”

接着,孙平又打开装着民族服饰的袋子,将一件件精美的服饰摊开在院子里的桌子上:“你再看这些衣服,有旗袍、汉服,还有蒙古族、苗族的服饰,每一件都特别好看。今天诗涵帮忙试穿,效果简直绝了。”

刁妍拿起一件浅蓝色的改良汉服,轻轻抚摸着上面的竹叶刺绣:“这件太漂亮了,穿在身上肯定像个小仙女。快和我说说,今天采购的时候还有什么有趣的事儿。”

于是,孙平坐在院子里的椅子上,兴致勃勃地和刁妍说起了今天详细的经过,从在摄影器材城挑选设备时和店主的讨价还价,到在民族服饰市场里叶诗涵试穿服饰时的惊艳瞬间,再到在香满街烧烤店品尝美食以及张远成功说服李司考虑来村里开分店。

刁妍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和笑声:“没想到今天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听起来好有意思。李大哥的烧烤店要是真开过来,村子里肯定会更热闹。”

第二天清晨,阳光轻柔地洒在小岗子村,给整个村子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张远早早起床,简单洗漱后,便去敲孙平的房门。孙平睡眼惺忪地打开门,看到精神抖擞的张远,打了个哈欠说:“张远,起这么早啊。”张远笑着说:“时间不等人,咱们不是还要找店铺嘛,赶紧收拾一下,去找张文大爷。”

两人简单吃过早餐,便朝着张文大爷家走去。一路上,村里的村民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有的在田间浇水施肥,有的在院子里晾晒衣物。

路过的村民们看到张远和孙平,都热情地打招呼:“张远,孙平,这么早,这是去哪儿啊?”张远一一笑着回应:“去张文大爷家,有点事儿请教他。”

来到张文大爷家,大爷正在院子里侍弄他的花草。看到张远和孙平来了,连忙放下手中的工具,满脸笑容地迎了上来:“哟,张远,孙平,快进来坐。”

三人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坐下,张远开门见山地说:“大爷,今天来找您,是想让您帮忙出出主意。孙平打算在村里开个摄影店,我们想租一处合适的房子当店面,您在村里生活了这么多年,对村子里的情况最熟悉,您觉得哪儿比较合适呢?”

张文大爷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须,沉思片刻后说:“要说开店的话,村子中间那条主路上的房子就挺合适。那儿人流量大,村民们平时来来往往都能看到,而且离村子的几个景点也近,方便游客过来拍照。

像村头老李家的那间闲置屋子,位置就不错,房子宽敞,有三间相连的大屋子,能分别用作摄影区、服饰展示区和化妆间。门前还有个小院子,面积大概有二十来平米,可以布置一下当拍照的场景,种上些花花草草,再摆上一两件古朴的农具做点缀,拍出的照片肯定很有乡村韵味。”

孙平眼睛一亮,急切地问道:“大爷,那您知道老李家的房子租出去了没?”张文大爷摇了摇头说:“还没呢,老李家儿子去城里打工了,他们老两口也跟着去了,房子就一直空着。不过我听说他们可能过段时间会回来住,你们要是租的话,得抓紧和他们联系,看看能不能长期租下来。”

张远接着问:“大爷,除了老李家那间,还有别的合适的房子吗?”张文大爷一拍大腿,说道:“有啊!村尾老王家的房子也可以考虑。他家房子是那种传统的木质结构,古色古香的,特别有韵味。而且房子旁边紧挨着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常年流淌,声音清脆悦耳。

要是把摄影店开在那儿,客人在拍照的时候,还能以小溪为背景,拍出的照片动静结合,别具一格。房子内部空间也比较开阔,稍微改造一下,就能满足摄影店的功能需求。”

孙平听得入神,又问:“大爷,还有其他选择不?”张文大爷想了想,说:“村中心广场旁边有个小两层楼,那是老陈家的。一楼空间大,适合做店铺的营业区,摆放摄影设备和展示服饰都绰绰有余。

二楼可以隔出几个小房间,作为客人休息或者换装的地方。而且广场那儿经常举办各种活动,人流量特别大,曝光率高,对店铺宣传很有帮助。不过就是租金可能会比前面两家稍微高一些。”

张远和孙平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兴奋与纠结。张远说:“大爷,太感谢您了,要不是您,我们还真不知道该从哪儿找起。那您能帮我们联系一下老李家、老王家和老陈家吗?

问问他们房子出租的意向。”张文大爷爽快地答应道:“行,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我和他们都熟,我这就给他们打电话问问。”说着,张文大爷便走进屋里,拿起电话依次拨通了老李头、老王和老陈的号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