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沉醉评弹(1/2)
夜幕悄然降临,将姑苏城温柔地包裹在怀抱之中。华灯初上,街道两旁的店铺亮起了暖黄色的灯光,为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浪漫。裴素云、蒙丹和林婉怡三人漫步在姑苏的街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与美食的香气,而他们的目的地,是一家远近闻名的评弹书馆。
“素云,我早就听说姑苏评弹特别有韵味,今天终于能亲耳听听了。”林婉怡挽着裴素云的手臂,眼中满是期待。
裴素云微笑着点头,“是啊,评弹可是姑苏城的一张文化名片,用吴侬软语唱出世间百态,那韵味,听过便忘不了。”
蒙丹好奇地问道:“这评弹和昆曲听起来有啥不一样呀?我对这些江南的艺术形式还不太了解呢。”
裴素云思索片刻,说道:“昆曲更为典雅,像是阳春白雪,而评弹则更贴近百姓生活,通俗易懂,算是下里巴人。昆曲注重舞蹈身段,评弹主要靠说、噱、弹、唱来展现魅力。”
说着,三人来到了那家评弹书馆。书馆的门脸不大,却透着古朴的气息,木质的招牌上“雅韵评弹馆”几个字在灯光下散发着柔和的光泽。推开门,一阵悠扬的丝竹声扑面而来,馆内坐满了听众,有的是白发苍苍的老人,神情专注;有的是年轻的情侣,相互依偎,脸上洋溢着好奇与期待。
三人找了个空位坐下,舞台上,两位评弹艺人正准备开唱。一位身着长衫的男子坐在左边,怀抱三弦,手指轻轻拨弄着琴弦,发出清脆的“铮铮”声;右边是一位身着旗袍的女子,手持琵琶,身姿优雅,眉眼间透着温婉。
裴素云轻声介绍道:“这评弹啊,起源于明末清初,最早是在苏州地区流行,后来逐渐传遍江南。它的发展离不开江南的水乡文化,吴侬软语为它注入了独特的灵魂。你们看那男子手中的三弦,声音刚劲有力,而女子的琵琶则婉转柔和,两者配合相得益彰。”
林婉怡仔细端详着舞台上的乐器,点头说道:“这琵琶和三弦看着就很有韵味,不知道一会儿合奏起来会是什么感觉。”
蒙丹则紧紧盯着艺人,迫不及待地说:“快开始了,快开始了,我都等不及要听了。”
随着一阵清脆的琵琶声响起,评弹正式开始。女子启唇,用那软糯的吴侬软语唱道:“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声音如黄莺出谷,婉转悠扬,每一个字都像是带着江南水乡的水汽,轻柔地拂过众人的耳畔。
蒙丹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眼睛瞪得大大的,“这声音也太好听了吧,就像唱歌一样,可又感觉比唱歌更有味道。”
裴素云微笑着解释:“评弹的唱讲究字正腔圆,韵味十足,要把每一个字都唱出感情来。而且吴侬软语本就软糯婉转,用来唱评弹,特别能打动人心。”
林婉怡也听得如痴如醉,“这吴侬软语听起来真是温柔,感觉心都要被融化了。”
此时,男子手中的三弦也加入进来,与琵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三弦的声音坚实有力,如同沉稳的大地,而琵琶则如灵动的飞鸟,两者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氛围。
裴素云接着说:“你们听,这三弦和琵琶的配合多妙。三弦在评弹中起着定节奏、撑场面的作用,琵琶则负责润色旋律,它们共同为演唱增添了丰富的层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