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秦国的现状(1/2)
第375章秦国的现状
当秦使带着一些不属于他的东西,回到自己的故土时,
何博也跟着跑了过来。
那只玄鸟最近瞧着有点发胖了,想来是领域得到扩张的缘故。
“接收到了吗”
何博直接把鸟拎起来,询问他在中原打包的罐子送至目的地后,有没有遗失的。
又肥又黑的大鸟用翅膀比了个“放心”的手势出来,并告诉本体,“霍去病这小子一来就钻到秦国的武庙里面去了,也不怕里面的死鬼见到有汉人来抢祭品,应激的跟他打起来。”
武庙,
是嬴辟疆时期建立的特殊庙宇,用来纪念曾经跟随自己跋涉山川,远至西海的嬴秦族人。
在那艰难的旅程中,
是那些人用自己的性命,为嬴秦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因此,
即便他们在到达之前,或者刚至西海,便因为伤重而去世了,
嬴辟疆也不能忘怀这些忠勇之士。
他们没有子嗣流传,
那复立的秦国,就要接过对他们的祭祀!
后来随着秦国的不断扩张,血脉繁衍,后继者并没有将这座庙宇荒废,反而在安都城中进行了新建,并确立了以其祭祀历代献身于国的武将的职能。
毕竟域外存在太多蛮夷,征讨之事频发,为国战死沙场者自然不少。
等何博放置了一个分身在这里后,
那武庙便从单纯的纪念场所,逐渐“热闹”起来。
有好几个秦国的死鬼武将常驻其中,享受后人的香火祭祀。
“无妨的,指不定冠军侯到了老秦人这边,也能勇冠三军呢!”
何博对此,只是哈哈一笑。
他刚刚抽空看了一眼,
秦国武庙里虽然有一些祭祀的礼器存在,但更多的是后人供奉而来的食物和香火。
双方即便起了冲突,
也无非是抄着锅盔跟馍馍互相攻击罢了。
于是,
他很随便的坐下来,跟玄鸟说了些夏国的情况,然后询问他秦国近来如何。
“挺好的。”
“罗马自己乱的要死,根本腾不出手跟秦国争锋,所以如今的西海,可是嬴秦一家独大呢!”
属于罗马共和国的路途,已经走到了终末的阶段。
其内政在这些年里,
不能说蒸蒸日上,也可以说一句“逝者如斯”。
前些年,
曾经意图革新,却尸流台伯河的提比略之弟盖约,继承了兄长的遗志,当选成了罗马的保民官,希望挽救这个混乱的国家。
结果不用多问——
盖约同样凄惨死去,其追随者三千人尽数被诛,血染台伯河口岸。
在军事征服上,
对原本为其附属国,却宣布反叛的努米比亚国,迟迟无法平定,还将罗马如今腐朽的军队问题,完全暴露了出来。
秦国君臣听说了这样的事,专门举行多次朝会,商议要不要趁机西进,攻灭罗马,将疆域扩张到泰西之地。
但最终,
秦国选择了放弃。
他们的人口,不足以支撑起那样一个庞大的帝国,
过于贪图,
是会将自己撑爆的。
秦国目前连埃及都没有直接吞下,只是扔了个王盛过去当国主,帮助埃及“移风易俗”,又何谈隔海毗邻的罗马呢
“秦国朝堂目前打算狠狠开发北地郡,等修好了玉壁城,就将那里定为北都呢!”
如今秦国的北地郡,
指的是色雷斯故地。
那里除却地理重要外,
还有山有水,以及一片广袤平原,是可以支撑起一座大城生活繁衍的。
所以秦国在派人考察了当地的水土后,决心在那里修建一座庞大城池,而不仅仅是最初谋划的要塞。
“可是要想守住那里,需要不少舰船哦。”
何博曾经在西海海峡之前折戟过,知道那里的情况。
即便对后世那座雄伟传奇到,一提起就能引来精罗落泪的城市不太了解,
但凭借常人的眼力,也能看出:
要想牢牢的扎根在那片土地上,必须组建起一支强而有力的水军才行!
“对啊,秦国现在是打算修船了!”
“西陇郡也靠着大海,西边还有个凭借海域起家的国家,不修船建立水师怎么行呢”
玄鸟在桌案上低头,啄起了本体说话时,随手掰碎的馍饼子。
何博感慨起来,“真想不到,老秦人竟然还有下海的一天!”
“果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啄完了大饼的肥鸟又跳到旁边,喝了几口碗里的面汤说,“何止!”
“我之前还听说,秦国打算在河口修建码头,开辟一条通往新夏的海路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