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试探与应对(2/2)
宛国的将军李猛,正在营帐中与谋士商议。
李猛皱着眉头:“大燕那边似乎有所察觉,我们的计划是否要提前?”
谋士摇了摇头:“将军莫急,我们的弩机尚未完全准备就绪,此时出兵胜算不大。且大燕境内已有我们的眼线,若他们有何动静,我们也能及时知晓。”
“可那叶城南偷走了弩机图纸,我担心他们会找到破解之法。”李猛还是有些担忧。
“将军放心,那图纸只是弩机的一部分设计,关键的核心技术他们并未得到。”谋士自信满满地说道。
日子一天天过去,大燕的盾牌打造已初见成效。慕容轩前来视察,看着堆积如山的盾牌,对工匠们称赞道:“诸位辛苦了,这些盾牌将是我大燕的坚固壁垒。”
工匠们纷纷行礼:“多谢太子殿下。夸奖,此乃我等分内之事。”
而叶城南带领的精英小队,也有了新的发现。那位研究弩弦的队员兴奋地跑来汇报:“将军,我们找到了一种特殊的草药,经过试验,其汁液涂抹在弩箭上,可使弩弦逐渐腐蚀。”
叶城南大喜:“太好了,此发现可大大增加我们的胜算。”
但她也深知宛国不会坐以待毙,一场恶战即将来临,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叶城南与慕容轩再次商议,决定派出小股部队,在边境进行骚扰,试探。
叶城南与慕容轩再次商议,决定派出小股部队,在边境进行骚扰,试探。
慕容轩目光坚定地说道:“此去务必小心谨慎,切不可深入敌境,只需探清宛国军队的布防与反应即可。”
叶城南抱拳领命:“殿下放心,末将定会挑选精锐之士,见机行事,定不辱使命。”
随后,叶城南精心挑选了一支由五十名擅长突袭和侦察的士兵组成的小股部队,由经验丰富的百夫长赵勇带领。
临行前,叶城南对他们叮嘱道:“兄弟们,此次任务艰险,你们要像幽灵般出没,一旦遭遇敌军主力,不可恋战,立刻撤回。”
赵勇神色凝重地回应:“大人放心,我等定当全力以赴,为大燕获取有用情报。”
这支部队趁着夜色悄悄向边境进发。他们身着黑色夜行衣,巧妙地避开了宛国的常规巡逻路线。
当接近边境时,赵勇将部队分成了三组,一组负责在高处了望警戒,一组负责制造小规模的动静吸引宛国守军注意,而他自己则带领另一组主力,寻找机会突袭一处宛国的小型营地,试图抓个舌头回来。
在边境的宛国守军听到动静后,迅速集结。负责了望的大燕士兵立刻发出信号,赵勇见状,果断下令突袭。
大燕士兵如猎豹般冲向宛国营地,一时间喊杀声打破了边境的宁静。宛国士兵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很快反应过来,奋起抵抗。
赵勇在战斗中发现一名宛国军官模样的人,他身形矫健,指挥若定。赵勇心中一动,决定擒贼先擒王,他挥舞着长刀,奋力冲破宛国士兵的防线,直逼那名军官。
“来者何人,竟敢犯我边境!”宛国军官怒吼着,挺剑迎向赵勇。
两人瞬间战在一起,刀光剑影交错。赵勇一边战斗,一边寻找着对方的破绽,他虚晃一刀,然后猛地一个转身,用刀背击中了宛国军官的腿部,军官一个踉跄,赵勇趁机将其擒住。
“撤!”赵勇一声令下,大燕士兵带着俘虏迅速撤离战场。宛国军队在后面紧追不舍,但在大燕预先安排的伏兵的阻击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远去。
赵勇带着部队和俘虏回到大燕营地,叶城南早已等候多时。她立刻对俘虏展开审讯。
“说,宛国在边境的兵力部署到底如何?”太子慕容轩目光如炬地盯着俘虏。
俘虏冷哼一声:“你们别想从我口中得到任何消息。”
叶城南微微一笑:“你不说也没关系,我有的是办法让你开口。”她示意手下士兵将俘虏带下去,好好“招待”。
不久后,俘虏在各种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压力下,终于松了口。
“太子殿下,叶大人,他说宛国在边境的主力部队大约有三万人,分别驻扎在三个重要据点,而且他们正在等待新型弩机的全部到位,就准备对大燕发动大规模进攻。”
一名士兵前来向叶城南汇报审讯结果。太子慕容轩和叶城南心中一凛,三万人的兵力可不是小数目,而且还有那未完全知晓威力的新型弩机。她立刻将这个消息告知慕容轩。
慕容轩沉思片刻后说道:“看来我们要加快防御准备的进度,同时,也要想办法破坏宛国的弩机运输和部署。叶将军,你可有什么计策?”
叶城南思索后说道:“殿下,我们可以再次派出精锐小分队,在宛国弩机运输的必经之路设伏,烧毁其弩机。另外,加强与周边友邦的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在外交上对宛国形成压力。”
慕容轩点头认可:“此计甚妙,就依将军所言。但这设伏之事极为危险,还需将军精心筹划。”
叶城南再次领命,开始挑选和训练设伏的部队,一场更为激烈的暗中较量即将展开,而大燕与宛国之间的和平曙光似乎依然遥远,被战争的阴云重重笼罩。
叶城南挑选了两百名最为精锐的士兵,这些士兵个个都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出色的潜行能力。她亲自带领着他们日夜兼程,赶往宛国弩机运输的必经之路——黑风谷。
黑风谷地势险要,两侧山峰高耸入云,谷中道路狭窄,是个设伏的绝佳之地。叶城南到达后,迅速指挥士兵们在山谷两侧的山坡上隐藏起来,布置了大量的绊马索、陷阱以及准备了充足的燃油,只等宛国的运输队到来。
“兄弟们,此次任务关乎大燕的生死存亡,我们必须成功。大家务必保持安静,听从指挥。”叶城南低声向士兵们叮嘱道。
“是,大人!”士兵们齐声应道,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决然。
在等待的过程中,时间仿佛变得无比漫长。士兵们趴在草丛中,忍受着蚊虫的叮咬和烈日的暴晒,却没有一个人发出怨言。
终于,远处传来了一阵沉闷的车轮声和马蹄声,宛国的弩机运输队缓缓进入了黑风谷。
运输队由一百多名士兵护送着,十几辆马车拉着沉重的弩机部件,缓缓前行。当先的一名宛国军官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然而他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当运输队完全进入埋伏圈后,叶城南果断下令:“动手!”
刹那间,山坡上的大燕士兵们拉响了绊马索,滚落的巨石堵住了谷口退路,紧接着,如雨点般的箭矢射向了运输队。
宛国士兵们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他们惊慌失措地四处寻找掩护,试图组织抵抗。
“不要慌乱,反击!”宛国军官大声喊道,试图稳住局势。
但大燕士兵们的攻击迅猛而有序,他们居高临下,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叶城南更是身先士卒,她如一道闪电般冲入敌阵,手中长剑飞舞,所到之处,宛国士兵纷纷倒下。
在激烈的战斗中,一辆马车被火箭射中,车上的弩机部件瞬间起火,火势迅速蔓延开来。宛国士兵们见势不妙,想要冲过去灭火,却被大燕士兵们死死拦住。
“快,截下其他的弩机,不要毁掉!”叶城南喊道。
士兵们纷纷冲向剩余的马车,与宛国士兵展开了近身搏斗。尽管宛国士兵拼死抵抗,但在大燕士兵的英勇攻击下,逐渐处于下风。
经过一番苦战,大燕士兵成功地截下所有的弩机部件,运输队的宛国士兵也死伤大半。叶城南看着收缴的零部件,心中松了一口气,但她也知道,宛国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更加激烈。
带着胜利的消息,叶城南率领士兵们和零部件返回了大燕。慕容轩亲自出城迎接,对他们的英勇表现赞不绝口。
“城南,此次你们立下了大功,大大削弱了宛国的进攻力量。”慕容轩欣慰地说道。
“殿下,这只是暂时的胜利,宛国必定会疯狂报复,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防御。”叶城南冷静地提醒道。
在外交方面,大燕的使者们也积极奔走于周边各国。他们向各国陈述了宛国的侵略野心以及大燕面临的困境,寻求各国的支持与援助。
一些与大燕有着良好关系的国家纷纷表示愿意提供物资援助,并在外交上对宛国施加压力,谴责其侵略行为。
宛国也不甘示弱,他们一方面在国内紧急召集兵力,准备再次进攻大燕;另一方面,也派出使者前往其他国家,试图拉拢一些盟友,打破大燕的外交包围。
在这种紧张的局势下,大燕国内的气氛也变得越发凝重。百姓们纷纷自发地组织起来,为军队提供后勤支持,年轻的男子们踊跃报名参军,保卫家园。
叶城南和慕容轩深知此时的大燕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必须更加紧密地合作,制定出更加周全的战略,才能在这场与宛国的较量中取得最终的胜利,恢复两国之间的和平与安宁。
于是,他们召集了朝中所有的大臣和将领,进行了一场漫长而又激烈的军事会议,商讨应对宛国下一步行动的策略……
在这场至关重要的军事会议上,气氛凝重得似能滴出水来。将领们面色严肃,大臣们也敛眉深思。
一位老将率先发言:“殿下,叶大人,宛国新败,其气必盛,定会想尽办法突破我军防线。臣以为,除了加强边境防御工事,还应在要道多设暗哨,以防敌军突袭。”
叶城南微微点头:“陈老将军所言甚是。我军可在边境挖掘壕沟,设置拒马,延缓敌军进攻速度。再于暗处布置强弩手,待敌军临近,予以痛击。”
慕容轩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那我大燕的骑兵也不能闲置,可派出小股骑兵,在边境游弋,骚扰敌军补给线,让他们疲于应对。”
“殿下此计甚妙,不过骑兵行动需灵活多变,且要熟悉地形。”叶城南补充道。
这时,负责情报的官员站起:“启禀殿下,叶大人,据探子回报,宛国正在秘密联络一些草原部落,似有联合之意。若他们得逞,我军将面临腹背受敌之险。”
众人听闻,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叶城南沉思片刻,说道:“当务之急,是切断他们的联络。我愿率一支精锐,深入草原,破坏他们的联盟计划。”
慕容轩有些担忧:“城南此去太过危险,草原广袤无垠,且部落众多,情况复杂。”
叶城南抱拳请命:“殿下,若不阻止,大燕危矣。我会小心行事,定不辜负殿下所托。”
慕容轩思索良久,最终点头同意:“那城南务必多带些干粮和箭矢,挑选熟悉草原的士兵同行。”
叶城南领命而去,迅速挑选了三百名精锐士兵和鹰队成员,其中不乏擅长骑射且熟悉草原环境的草原子民。他们备好充足的物资,快马加鞭,向着草原进发。
进入草原后,叶城南一边派人寻找宛国使者的踪迹,一边与沿途部落交流。
她向部落首领们表明大燕的和平意愿,揭露宛国的侵略野心,不少部落被叶城南的真诚所打动,纷纷表示中立,不会与宛国结盟。
终于,他们发现了宛国使者的营地。叶城南趁着夜色,率士兵悄悄靠近。
“此次一定要将宛国使者擒获,阻止他们的阴谋。”叶城南低声下令。
士兵们如暗夜幽灵,无声无息地潜入营地。宛国使者们还在梦中,便被大燕士兵的利刃抵住了咽喉。
“你们是何人?竟敢闯入!”宛国使者惊恐地问道。
叶城南冷笑道:“你们在大燕的土地上妄图挑起战火,今日便是你们阴谋败露之时。”
将宛国使者带回大燕后,宛国的联盟计划彻底破产。但他们仍不死心,集结了大军,气势汹汹地向大燕边境压来。
大燕边境,战云密布。叶城南和慕容轩亲自率军迎敌。
“将士们,今日我们为了大燕的安宁,为了身后的百姓,定要浴血奋战!”慕容轩高声激励着士气。
“杀!”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震天地。
战斗打响,宛国军队依仗着人数众多,发起了猛烈的冲锋。但大燕军队凭借着坚固的防御工事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一次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叶城南身先士卒,在阵前利用空间纵横驰骋,她的长剑所到之处,宛国士兵纷纷倒下。
“大人神勇!”大燕士兵们受到鼓舞,越战越勇。
而此时大燕的盾牌营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组成的盾墙坚如磐石,宛国的箭矢和冲锋都被挡了回去。
在战斗的关键时刻,叶城南瞅准时机,率领骑兵从侧翼杀出,如一把利刃插入宛国军队的阵型。宛国军队顿时阵脚大乱,首尾不能相顾。
大燕军队乘胜追击,杀得宛国军队丢盔弃甲。此役过后,宛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在之后的岁月里,大燕与宛国在叶城南和慕容轩的努力下,终于开启了和平谈判。双方就边境划分、贸易往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商讨,最终达成了和平协议。
两国百姓也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和平,边境上的贸易逐渐繁荣起来,百姓们安居乐业,而叶城南和慕容轩的名字,也永远铭刻在两国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了守护和平的英雄象征,被后人传颂不息。
随着和平协议的签订,大燕与宛国之间的商贸往来日益频繁。大燕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精美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宛国,而宛国的良马、皮货、药材也大量流入大燕。在边境的集市上,两国百姓熙熙攘攘,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曾经的战火硝烟早已被这热闹祥和的景象所取代。
叶城南和慕容轩并未因和平的到来而懈怠。他们深知唯有不断增强大燕的国力,才能长久地维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于是,慕容轩大力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鼓励农耕,兴修水利,轻徭薄赋,使得大燕的田野里庄稼丰茂,粮仓充实。
同时,他还重视文化教育,开办学府,广纳贤才,一时间,大燕国内文风昌盛,诸多饱学之士纷纷为国家的建设出谋划策。
叶城南则专注于军队的整饬与训练。她引入新的战术理念,结合与宛国之战的经验教训,对士兵们进行更为系统、严格的训练。
她时常亲自教士兵们易容术,士兵们对她既敬重又爱戴,皆以能在她麾下效力为荣。在她的努力下,大燕军队的战斗力稳步提升,不仅装备更加精良,士兵们的军事素养也远超往昔。
平静的日子里也偶有波澜。一些宛国的旧贵族对和平协议心怀不满,他们暗中勾结,妄图破坏两国关系,重新挑起争端。他们在宛国边境地区煽动一些激进分子,制造小规模的冲突与骚乱。
叶城南得到消息后,迅速派遣一支精锐部队前往边境地区维持秩序。她亲自坐镇指挥,一方面与宛国官方积极沟通,要求其协助共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对那些闹事的激进分子采取果断行动,予以严厉打击。
在一次冲突中,叶城南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毫不畏惧。她率领士兵们奋勇作战,巧妙地运用战术,将敌人分割包围,逐一击破。她的英勇表现不仅震慑了闹事者,也让宛国官方看到了大燕维护和平的决心。
“大人,这些人冥顽不灵,多次挑衅,是否要给予更严厉的惩处?”一名下属请示道。
叶城南目光冷峻:“罪魁祸首固然不能放过,但对于那些被蛊惑的百姓,应以教化为主。我们要让他们明白,和平才是对两国百姓最好的选择。”
在叶城南的妥善处理下,边境的骚乱逐渐平息。大燕与宛国的关系也在经历这场考验后变得更加稳固。
岁月流转,叶城南和慕容轩继续为两国的繁荣与和平不懈努力。他们的故事在两国的土地上流传,成为了人们口中不朽的传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了和平与发展而努力奋斗。
而大燕与宛国也在他们的守护下,携手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段佳话,让后人铭记这段化干戈为玉帛的珍贵历程,以及两位英雄为了和平所付出的心血与智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