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外海来的商船(2/2)
他这话已是问得极为客气,李敢听了后脸色更红,带着掩饰不住的羞愧说道。
“唉,李某的禁军虽然装备也算精良,可是李某也有苦衷啊。禁军中大小山头林立,我的一厢禁军虽然还好,可也有多方势力掣肘,军中各级将领都有自己的小盘算,实在不足为外人道。”
李敢大倒苦水的同时,也自暴家丑,听得杨团长也是一顿惊愕,没想到大唐的军队会烂成了一盘散沙。
不仅如此,李敢也谈起在与周军小股部队的接触中,发现周军的打法非常灵活,有不少应对火器的办法。
最令李敢头疼的是,周军组织了数支人数在五百人左右的轻骑兵,专门攻击禁军的运输车队。
这些轻骑兵来去如风,战力彪悍,哪怕是朝廷禁军装备了少量的飞艇,能从空中侦察到这些骑兵的动向,但以禁军草鸡般的行动能力,总是无法做出有效的应对。
这些还是早期渡江的小股周军轻骑兵,据情报显示,此次周军的前锋营,就有不下五千人的轻骑兵,这也是李敢最为忌惮的一支可怕力量。
轻骑兵面对没有自动火器的军队,往往能以一抵五、抵十地吊打步兵,而周军更是将骑兵的使用,发挥到了极致,这是周军南征北战的一把利剑。
李敢这次拿出了最大的诚意来交好杨团长,因而对周军轻骑兵的作战特点,讲解得非常详细,杨团长听了也是面色一紧。
早先就有军情通报,要重点注意冲击力极强的周军骑兵部队,这可能是唯一对镇永军形成压力的一支部队,镇永军虽然装备有大量自动火器,也不得不加上几分小心。
“除了轻骑兵,周军作战,还有哪些特点?”
这一次杨团长带着几分虚心求教,镇永军虽然跟周军有过数次的交手,但那些军队还算不上周军真正的主力,统兵将领也不是周军的核心将领,可以说镇永军上上下下,对周军并不算了解。
火器开始走上战场后,各支军队在实战中不断总结经验,各种打法和战术层出不穷,李子强总是强调要重视对手的成长,不能一味地依靠强大的火力取胜,因此镇永军的中高级军官都会抓住每一次了解对手的机会。
李敢见自己的努力起到了效果,杨团长对他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便更加卖力地介绍他所能知道的情况,其中不乏有夸大的成分,但总体上还算客观。
他现在既要镇永军的协助,也不想让杨团长这样的一线指挥官产生误判,过犹不及的分寸感李敢把握得也算到位。
“谢谢李大人了,我会将李大人的见解向战区汇报,至于贵我两军的协防等事情,这都不是问题。军委会和战区有明确的指示,绝不会让大军围城的事情发生,这一点请李都指挥使放心。”
杨团长最终向李敢透露了一条底线,好让他能稍稍安心备战,而远在数千里外的兴汉府,李子强却是眉头紧锁,心里已是骤起波澜。
进驻兴汉府后,李子强放下繁琐的军务,将大量的精力集中在寻找外来物品的搜索上。
除了在韶南关和英州城搜到数量有限的燧发后装枪和记时钟外,兴汉府能找到的线索更多,其中玻璃器最多,兴汉府的王宫里就有不少。
以李子强的眼光,看出这些玻璃器都不是陆记所出产,而且做工都相当的精美。
玻璃是近现代工业中,非常重要的材料,以李子强的推断,既然能加工出如此众多的玻璃产品,那制作出望远镜之类的军需用品也不在话下。
另外,有了合用的玻璃产品,近现代化的物理、化学研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他希望能找到更多的产品,去推测另一群穿越者的发展水平。
不错,三兄弟都一致认为,有另外一群穿越者也在本时空,而不是一个,这是以己度人的结果。
陆少峰有了电脑的开挂,经过三兄弟四五年的努力,也才刚刚创办起初级的工业体系,若是一位穿越者,就算他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全面开花。
这与一个人的智力无关,而是现代教育和产业分工的精细化造成的。
在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下,一个人能精通某一个产业的某一个方面已是不易,十八十九世纪那样的科学全才已不可能再生。
“赵有伟,这些物品的来源查清楚没有?我要知道它们是什么时间、什么渠道进来的,要找到渠道的源头。”
军情处长赵有伟一直站在办公室的门口,跟了李子强这么久,他对李子强的性格已是十分的了解。见李子强一直在查看办公室里的一堆外来货,便清楚事关重大。
“司令,我也不清楚查到的是不是源头,目前只能查到,这些东西是一艘路过兴汉府的船只带来的,而且是一年前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