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他为她点茶(2/2)
她当然想尝尝味道了。
苏轼有诗: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茶色贵白,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
据说元代以后并不像宋代那么讲究,就在茶饼里加上山药或者绿豆粉,便于点出白色。
这是精致的大宋文人雅士绝对不允许的。
是以,现代人是喝不到真正的大宋点茶的。
赵?倾身坐到她的对面,把珐琅银壶架在炭炉上,亲自煎水。
磨茶、择水、候汤后,开始击拂。
磨好的茶放在茶碗里,注入沸水,调成糊状。
再次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
环节中,处处都透着讲究。
随着骨节分明的大手不断打发,沫饽上浮,形成粥面,如堆云积雪般浮起。
看起来显得很多,又喝不起的样子。
这一套流程耗时耗力耗钱,但王蔤学会了。
搅,加水,搅,再加水,再搅,加水,轻点搅,上下搅,加水继续搅,到处搅,起泡泡了,搅,慢点搅,搅匀。
总之,加水,开搅!
“姑娘,请。”赵?调成膏后,用勺挑上些粘稠的沫饽放入茶盏,递给她品尝。
“有劳。”王蔤迫不及待的接过来。
茶汤上面沫的颜色,宛若纯洁的奶盖。
沫沫喝到嘴里,非但没有茶的苦涩味,还有淡淡的甜。
“咦咦!味道不错呀!”她杏眸亮晶晶的问:“甜的?怎么会是甜的呢?”
赵?眉眼温柔,耐心的为她解释。
最后总结:“为了最后制成的点茶不苦,采摘茶叶后要榨出汁液。
再经过复杂的炮制后,茶叶褪去绿色,呈现出白色调,研磨成茶粉之后,点出的茶才是白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