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升旗(1/2)
我叫陈怀安,作为金星镇有史以来第1个大学生,也是全村2010年之前唯一一个大学生,本以为复读三年考上了大学,接下来就能万事如意,结果现实给我来了狠狠的一击。
从大学毕业后留在了首都工作,且有正式的编制,这如果是在几十年后绝对属于一顶一的好工作,君不见多少精英人才,为了那一个编制挠秃了头。
可我当时并不感到高兴,反而十分的失落,因为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培训后,便被指派给了一位老人当护工。
在得到这个工作安排时,我正准备找到上级领导发出质问,哪怕是拼着编制不要,也必须问一问为什么?他一个从上百万人中杀出来的大学生,竟然被指派干这种工作,不是在浪费人才吗?
必须要知道的一点是,护工连护士都算不上,上级如此安排就是在羞辱他呀!好在当时因为气火攻心,走路比较着急,一不小心就把腿部关节给卡伤了。
也因此,才没有丢掉这个足以改变一生的大机缘。
上面的这段话,选自于陈副部长晚年的回忆录,是他在67岁那年,独自进行编写的。
这一切对于现在的李宁来说并不重要,因为他此刻正在广场上,和同来看升旗的刘卫军聊着学生生涯的。
“李副团长,没有想到你竟然是从国防大学毕业的,竟然还是在职博士生?”
“是啊,当初在读完研究生的时候,我的导师就跟我谈过,说以后想要再往前走,学历可能就是硬性条件了。
正好趁着现在年轻,熬一熬,苦一苦,把博士这个学位给拿下来,要不然等以后的年纪大了,学习能力必然会有所下降。
估计那时的精力就不允许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了,再想获得博士学位的话,就得回到学校,读全日制的博士了。
可那样又太耽误时间,毕竟你也知道,我们越往后,时间越紧迫呀!”
刘卫军听到李宁给出的缘由,立刻低头思考起来,现在已经到了1996年的中旬,虽然大学扩招并没有开始,但他依旧能感到学历的稀缺性已经不如以往了。
需求严重大于供应时,根本不愁找不到好工作,也不愁没有高薪岗位,可一旦供应大于需求,那这一切便被颠倒了过来。
而他作为享受到时代发展的获益者,自然得想方设法保住自己的优势,读研究生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要不然他也不会放弃努力得来的实验部队,机械化装甲连连长的位置,重返校园学习三年多的时间。
之前他的老师也建议过继续攻读博士,可惜被他拒绝了,虽然在职博士生不需要经常回学校上课。
但想一想那些全日制的博士生,天天泡在实验室里,每天连轴转跟牛马一样,就可以想象到获得这个学位的难度有多高了。
先不说最后能不能毕业拿到毕业证,单说它会占用自己多少平时工作的时间,平时的工作还能否完成?
如果不能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他一个没关系,没背景的少校能升职吗?不升职怎么继续在部队里待下去?
而且学历的红利,对于他这个正营级的副参谋长来说,已经吃不到最大的那块蛋糕了,顶多是晋升时的加分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