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军心就是战力(2/2)
郭勋祺在川军中威名远着,孟浩然、胡杰这两个原144师出身的旧人也都在中野坐到了军长的高位,再加上大量提干的川籍干部,看得受尽窝囊气的122师官兵哪个不眼热。
一段时间下来,整个122师防区内的部队番号、驻地、武器装备情况就事无巨细的汇总到了中野的指挥部,还有一些军官暗中约定开打后可以让出道来,更有甚者愿意带着部队临阵倒戈。
张宣武对于景下,他这个师长根本无力禁止麾下官兵与中野暗通款曲,如果仅靠师部那些安插进来的年轻黄埔军官强力镇压的话,多半晚上要被人打黑枪。
心急如焚的张宣武给军长陈宗进连发数封电报要求另调别部过来换防,陈宗进却置若罔闻,还反过来责备他胆小怯战,问他为什么非要换防不可。
张宣武自然不能公开说怀疑部下大面积“通匪”,支支吾吾地拿不出个摆得上台面的理由,换防的事便这么一拖再拖最终不了了之。
其实陈宗进早就知道了122师的情况,可他却故意装作什么也没听说。
跟张宣武不同,陈宗进是土生土长的川军宿将,四十一军第123师就是他的起家基干部队。
可为了掌控四十一军,刘峙故意把123师裁撤番号打散编入别的军去,却让他这个师长升了一级留任军长。
在国军中,没有自己基干部队的长官其实就是个光杆司令,平时还好一点,关键时刻说话压根儿就没人听。
陈宗进对自己的境遇极度不满,早就跟122师几个信得过的川籍旅、团长在商量着怎么做掉张宣武了。
其实陈宗进青年时期在思想上是倾左的,还曾秘密释放过被捕的地下党员,进驻宜昌以后,旧相识郭勋祺屡次投书劝他迷途知返、顺应大势。
不过陈宗进一来不看好我军的前途,二来也因为他当年在围剿四方面军时手上沾过血,所以只肯借刀杀人给刘峙长长记性,却坚持不肯率部起义。
当然,对赵骥来说,陈宗进愿意打配合就足够了。
这晚,张宣武焦急不安地在指挥部里边走来走去,边烦躁地跟几个黄埔出身的师部军官抱怨说:“不能再拖了,请你们立即向刘长官报告换防的事,再拖下去就要出大事情啦”。
这些黄埔军官被派到122师是来逐步接手部队的,你要他们现在去跟刘峙说部队就快哗变了,那岂不是自绝前程吗,哪里肯答应。
就在双方激烈争辩时,荆门县外围忽然响起了隆隆的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