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三国:我不是刘封 > 第188章 法正奇谋,刘封十日破峣关(6K)

第188章 法正奇谋,刘封十日破峣关(6K)(2/2)

目录

对曹叡而言:守住太子之位比守住关中更重要。

换而言之:关中可以守住也可以守不住,曹叡必须是太子!

“还请太尉赐教!”曹叡躬身一礼,目光变得坚毅冷冽。

钟繇微微捻髯,暗暗点头,道:“关中能守住自然最好,可若守不住也只是一时之败。

昔日先帝在时也非是百战百胜;而太子在关中的所作所为,才是守住太子之位的关键。

我送太子四个字:先发制人!。”

曹叡不解:“恕孤愚钝,太尉之意,孤不太能明白,还请太尉明言。”

钟繇语气一凛:“其一,即刻派人送信入洛阳呈与尚书令陈群,示之朝廷诸公。责夏侯楙临阵脱逃之罪,并向洛阳朝中诸公誓言‘太子欲与长安城共存亡’!

其二,再送一信给郭皇后,言称‘生不能侍母报恩,唯憾矣。’

其三,关中能守则守,若不能守,则由征西将军之子将太子打晕,送往潼关;太子再留守潼关,以示羞回洛阳之意。”

不得不说。

钟繇能活到七十多少的高龄,这考虑问题的角度就是不一样。

旁人都是考虑怎么守住关中,钟繇就考虑一件事:怎么保住曹叡的太子位。

既要责夏侯楙临阵脱逃之罪,又要在朝廷诸公面前表现出与长安同生死的,可将对曹叡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

随后再向郭皇后表达不能再尽孝的遗憾,郭皇后是没有子嗣的,曹叡如今养在郭皇后名下就等于是郭皇后之子,这感情牌一打,郭皇后能忍得住?

在朝廷诸公面前表现勇烈,在郭皇后面前表现孝心。

然后再被曹爽敲晕带走去潼关,又留在潼关以示羞回洛阳之意,既全了曹爽的忠名,又不会让曹叡真的跟长安同存亡。

即便关中丢了,曹叡也尽力了,曹丕难道还能苛责?

甚至于:最后还得让曹丕下诏“请”曹叡回洛阳。

这便是钟繇这个老狐狸给曹叡的守住太子之位的计策。

曹叡心思急转。

钟繇的意图,曹叡也能领悟。

毕竟是自小跟着曹操见了大场面的,曹叡也不是政治白痴。

若当不了太子,那么关中的胜败跟曹叡又有什么关系?

若刘封没有觉醒记忆,行事其实也差不多。

既然当不了汉中王世子,荆州丢不丢跟他刘封又有什么关系?

权力之下,少有人能保持初心而没有私心。

凭什么就得将权力让给别人?

也就刘封觉醒了记忆,开启了“前知五百年,后知两千年”的模式,才会甘心将太子位置拱手让给刘禅甘愿当一个辅国大臣。

假如刘封的后世记忆中刘禅是个跟曹丕一样忌惮宗室的,那么刘封必然也会跳反。

钟繇是个老狐狸,想法与众不同。

曹叡也是个小狐狸,没有太多的热血上头。

或许以前有。

可自曹丕赐死甄宓后,曹叡再有热血也得自行剿灭。

不论曹操教诲还是曹丕灭妻,都在告诉曹叡一个道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良久。

曹叡抬眼问道:“太尉如此为孤设想,孤心甚感激。只是这关中,莫非真的守不住了吗?”

问这话倒不是曹叡还存有念想,而是想权衡利弊。

钟繇徐徐分析:“如今局势,能不能守住关中,不取决于太子,而取决于左将军和征西将军能否安然回军。

刘封既破武关,必取峣关,以薛悌和王生二将之能,挡不住刘封。

长安城池坚固,急切难破,刘封为阻左将军和征西将军回军,必会在长安城外设伏。

彼时双方胜败,将会决定关中最终归属。”

曹叡沉吟片刻,又问:“若孤亲往峣关督战呢?”

钟繇摇头:“太子亲往峣关,或能激励峣关士气,多守几日,可我不建议太子犯险。

武关之失,虽有夏侯楙临阵脱逃之故,但最重要的还是武关守将有人被刘封收买。

太子焉知,峣关守将不会被刘封收买?倘若峣关守将见刘封势大,擒太子以求富贵,太子又当如何脱身?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君王不逞匹夫之勇,太子应谨记。”

曹叡心神一凛,猛然醒悟,随后向钟繇行了个大礼:“太尉之言,孤当铭记于心。待行册立之礼后,孤必请父皇以太尉为太傅,每日聆听教诲。”

太尉本就是地位尊贵的三公,若再为太傅,那等曹叡上位,钟繇在曹魏士族中的威望将无人能及。

钟繇亦躬身作礼:“谢太子厚爱。”

随后。

曹叡便依钟繇之策,先派人送信入洛阳,责夏侯楙之罪、表誓死之心以及不能尽孝之憾。

同时。

又传令峣关薛悌和王生二将死守峣关:一月内失关,皆斩;一月后失关,无罪。

且遣快马速往陇右和安定,招张郃和曹真回保长安。

等等。

一应调度,皆两手准备: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退。

得到军令的峣关守将薛悌和王生,只感觉头皮都麻了。

“太子一兵一卒都不发,就要你我守上一个月?刘封连武关都破了,你我如何能守得住?”王生感觉天都要塌了。

薛悌蹙着眉头,冷静分析:“太子在长安城只有五千人,若再派兵增援,一者长安不足守,二者峣关粮食也不够吃;眼下峣关聚拢了武关残兵后,也有五千人,御守一个月,应是可以的。”

王生却是态度悲观:“就那两千武关残兵,能不坏峣关士气就不错了,如何能指望他们守关?不如向太子请命放弃峣关,退守长安城。以长安城之坚固,守上半年都不成问题。”

薛悌瞥了一眼王生。

这种话你都说得出口?

有险关门户不守,非得让汉军突到长安城?

谁说汉军得了峣关就一定得去打长安城,难道他们不知道往西入扶风?

不过薛悌并未多言。

王生只是态度悲观,并非真的想放弃峣关。

两人的亲族都还在长安城,不似王冲这样的叛将,虽然在长安城娶了妻,但连个女儿都没生出来。

这妻还是包分配分的,王冲压根不在乎她的生死。

故而。

王冲可以为了自己的性命投降,但薛悌和王生不敢!

曹叡下达了坚守峣关一个月的军令,薛悌和王生就得死守。

事实也的确如此。

王生虽然嘴上怨言一大堆,但也没真的想过逃走。

人与人是不一样的。

夏侯楙可以临阵脱逃,即便到了洛阳也不会被问斩,更不会牵累亲族。

薛悌和王生就不同了。

要么自己死,要么亲族死。

正议间。

人报有汉军使者求见。

薛悌和王生对视一眼,纷纷心惊:来得好快!

两人不敢大意,商议一阵后,让军士将汉军使者带上峣关。

来的不是旁人,正是许忠。

许忠带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和蜀锦,直接许诺:“若降,则保尔等家室,享关中富庶。”

王生不忿:“方才你上关的时候就有人认出你来了,就是你助刘封夺了武关,还敢上关劝降,真不怕死吗?”

许忠本就是冒生死走私的豪猾,自然不会被这点威胁吓道,坦然而笑:“两位将军固然可以杀我,可杀了我又能有什么好处呢?

燕王殿下给了两位将军十日的时间考虑,十日后,若两位将军依旧不肯投降,燕王殿下就会强攻峣关,以全两位将军之忠名。”

薛悌拦住王生,笑道:“你倒是有胆色,既如此,就让我二人思考十日!十日后,我会给出答复的。”

许忠也不多言,留下金银珠宝和蜀锦后,就折返下关。

看着关下的汉军旌旗,薛悌冷哼:“正好我二人需要拖延三十日,就先暂时假装应诺。”

王生警惕道:“话虽如此,但也需提防汉军趁你我不备偷袭。”

然而。

许忠虽然承诺十日内不攻峣关,但汉军并非在关下无动于衷。

一连几日,不断有军情报送入峣关。

如峣关东侧山岭,出现大量汉军五色旗,且每日都在激增五色旗。

又如关下汉军每日炊烟也是成倍增加。

等等。

数日之间。

汉军的规模已经达到“五万之众”,且还有大军源源不断增加之势。

“汉军说十日内不攻峣关,莫非不是劝降,而是在等后续大军?”王生看得心惊。

不仅王生如此,峣关上的魏军将士也多有因此而惊慌的。

薛悌强忍内心的慌乱:“这必是刘封在虚张声势,太子说了,陛下在宛城与刘备对峙,刘备大军都在宛城,刘封最多不超过两万兵马。能守!”

理性归理性。

薛悌和王生也不是张辽这等敢先下关冲杀一阵的猛将,在汉军“旌旗布阵”和“炊烟倍增”双重疑兵计下,峣关的恐慌也越来越甚。

到了第九日夜。

一支约千人的精锐轻装间从,沿蒉山隐秘小道迂回至了峣关西北侧,正是李平所率精锐,效仿昔日周勃破武关之法于子夜攀岩而下,出现在峣关魏军囤粮之地。

看着峣关上空腾起的火焰,听着峣关上嘈杂的喊杀声。

刘封不由抚掌:“法尚书果然令孤大开眼界,没想到连这等隐秘小路都能寻到。”

法正嘴角浮现了笑意:“殿下麾下悍卒,也令我大开眼界,那等陡峭岩壁也能攀下,令人惊叹。”

刘封大笑:“机不可失,众将并力,今夜拿下峣关!”

夜空下。

关下汉军如潮涌动。

利诱分化、诈术威慑、攀岩迂回、火攻夜袭.

法正的奇策配上刘封的悍卒,夜战至天明。

这座位于长安以南百余里的险关,也终于立上了大汉的军旗!

(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