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451章 国际长途

第451章 国际长途(1/2)

目录

第451章国际长途

江弦在翠胡同的院子里一直等到了11点,才拨出一通国际长途。

放到前几年,国际长途根本拨不出去。

那会流行一句话,“一问电话二问路,第三才是谈项目”。

啥意思呢

有位同志讲过,当时外商热心考察、政府热诚接待、项目趁热打铁、一拍即合,但等到外商想与上司或公司联络的时候,却发现电话怎么也打不通.

一些几百万、几千万的投资项目,常常因为这样无果而终。

没办法,和海外通信不畅。

想在国内打一个越洋长途,还不如特地去趟东京、香港。

不过随着改开,上面痛定思痛以后,决定就是当了裤子,也要把邮电通信搞上去。

这才有了拨打国际长途的机会。

不过即便如此,这年头,普通人也没资格拨打国际长途的,要去邮电局申请资格才行。

另外,一般的电话也没办法接国际长途的线,想和海外的亲人联络,都得企业电话局的话务大楼排队。

好在江弦这台电话作为《人民文摘》的单位电话,早就申请好了资质,也就不用费劲巴拉的去电话局的话务大楼排队了。

而且《人民文摘》虽然搬走了,这电话可带不走,这也算是他把院子借给《人民文摘》用作编辑部收回来的一点好处。

拨了好几次,江弦手都有点疼了,电话才接通,通话质量不高,但能依稀听清那头传来赵振开的声音。

“刚睡醒”

“我们这儿是上午。”

这是他和赵振开约好的打电话时间,国内23点,那边大概是早上10点。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赵振开心情非常不错,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创业,上个月《今天》杂志已经突破了50万份的销售量,且每期现在都有20万的固定订阅量。

“我们回本了!”

江弦也没想到,赵振开和钟阿城俩人这么快就能收回成本。

“可以啊,你俩干的挺不错么。”

“跟我俩没什么关系,你在美国的名气太高了,我们一直把你当做杂志最大的噱头来宣传。”赵振开道。

购买《童话大王》的读者,大部分都是冲着郑渊洁去的。

购买《今天》的读者,大部分则是冲着江弦这名作者去的。

“创刊号的发行量也破百万了,你都不知道你的那篇《战马》现在在美国有多火。”赵振开道。

《战马》是江弦拿给赵振开的一篇儿童文学小说,被赵振开发表在了《今天》杂志的创刊号上。

“你知道雷蒙德.卡佛么”

“嗯。”

江弦点点头,“我看过他的《请你安静些,好吗》还有《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雷蒙德.卡佛被誉为美国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小说家。

他擅写短篇小说,美国文学界对他极尽赞誉,称他是继海明威之后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作家,《伦敦时报》在他去世后甚至称他为“美国的契诃夫”。

作为“新小说”创始者,这位作家深刻影响了日本的村上春树、中国的王朔、苏童、韩东、朱文、李洱.

苏童自己讲过,他特别崇拜雷蒙德.卡佛,李陀还因此和他吵了一架,“你的小说不比雷蒙德.卡佛差,你崇拜他干什么。”

但苏童就是崇拜他。

顺带一提,这作家一生都穷困潦倒,多次宣告经济破产,他嗜酒如命,戒了一辈子酒,最后死于吸烟。

“就是雷蒙德.卡佛,他给你的《战马》写了文学评论,我给你念一下。”

赵振开道:“这是一篇关于人与动物的动人故事,却是确确实实的‘反战争’文学作品。”

“一匹马的赤诚情感始终链接着人类情怀里最美好的部分。血雨腥风中,士兵、农民、孩童,以及所有战争中泥沙般的小人物,在乔伊遭受磨难的关口,尽自己所能帮助它,引领它。战争里的和平,苦难里的爱和勇气,江弦用这些人性最不能丢弃的美好,凝聚起全片晶莹的诗情诗意。

《战马》的写作手法很古典,没有时下流行的另类节奏。它就是要拳拳到肉,扎扎实实地让你感到痛,感到美,感到苦楚和激昂。在许多个片段,眼前仿佛升起电影《乱世佳人》般经典的记忆。而这酣畅淋漓的梦,让人醒来时,心中有了酸涩,也溢满芬芳。”

“.”

“这篇评论发表在《大西洋月刊》上面,极受关注,我在爱荷华听很多人都谈起过这篇文章。”

《大西洋月刊》都知道吧

在后世,这刊物的主编杰弗里.戈德伯格,撰文称他被意外拉进了一个聊天群,群里是一片“引人入胜的zz讨论”。

嗯,就是这刊物,虽然在后世已经濒临倒闭,不过如今正如日中天,是保守派手中一部极其有影响力的刊物,能与自由派掌握的《纽约客》相提并论。

“里根这小子天天叫嚣着要‘让美国再次强大’,自从你这篇你这篇小说发表以后,民众们反战情绪高涨,我见过几次他们的反对活动,好多人都举着‘乔伊’的牌子。”

“‘乔伊’已经成了大家的一个反战口号!”

“里根恐怕要气坏了。”

赵振开说着说着忍不住笑了起来。

乔伊正是《战马》的主角。

里根虽然是好莱坞明星出身,但是任职风格很强势。

一上任,就发誓要扭转前任造成的处处挨打的软弱形象。

甚至不久前,还发表了电视演说,公开向大众介绍他的战略防御计划。

总之搞得硝烟味儿十足。

里根千方百计想让自己的计划得到民众的支持。

但江弦这篇《战马》的发表,又煽动了美国民众的反战情绪,这无疑给他的心里添了把堵。

“我给你寄的小说你收到了么”江弦问。

“收到了。”

赵振开道:“有了这个,我估计咱们杂志订阅量很快就会超过一百万了。”

“一百万不算什么,你们得向《国家地理》看齐。”

“《国家地理》”赵振开傻眼。

《国家地理》杂志都知道吧这基本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地理杂志了。

虽然在后世网络时代,这杂志同样落魄,但在这个时期,《国家地理》在美国每期的订阅量能达到1300万份,哪怕是海外都有着150万份的订阅量。

江弦让赵振开向着《国家地理》看齐,就是向着1300万份的订阅量看齐。

这在赵振开听起来简直是做梦。

“想追上人家,太难了。”

“有什么难的,你对自己没信心,难道对我也没信心”江弦调侃说。

“.”

赵振开没吭声。

他隐约觉得,追上《国家地理》或许也不是没可能。

因为江弦的那篇小说如果在《今天》连载,发行量一定又会迎来一波猛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