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内讧(2/2)
从山上射来的弓箭就像长了眼睛一样,一路跟着他俩的踪迹射去,将他们逼到了一块巨石
侯君集总算得以暂时喘息,惊疑地扫视了一眼战场。
只见数不清的箭矢就像蝗虫一样,黑压压的一片,从四面八方向山谷中央的明军射来。
“真有伏兵?!”侯君集错愕无比。
唐军伏兵打得很有章法,优先挑马背上的骑兵射击。
骑兵可是高价值目标,训练成本可以抵十个步兵。
而他们的箭矢撞上坚实的明铠,居然也能贯通,对士兵造成切实的损伤。
细细观察还能发现,那些箭矢是分拨次、交替着,从不同的山峦深处射来的。
这说明,对方的装填速度缓慢而恒定。
不像是弓箭。
“破甲弩?!”
侯君集猛地心一沉。
破甲弩和弩箭可不便宜。
能一口气把弩箭像弓箭一样泼洒下来,唐军这是把压箱底的存货都掏了出来,集中在管涔山之战中使用了!
弩箭之下,众生平等。
即使有厚实的盔甲保护,但是明军战士依然像秋后的麦子一样到付。
更可怕的是,侯君集知道,这一波箭雨只是死亡的前奏……
咚!咚!咚!
沉闷的鼓声响彻战场。
这是进军的信号!
顿时,喊杀声四起。
从前面、从后面、从中间……
从战场的各个方位,唐军如同从天而降,给泥陷于山谷之中的明军来了一个掐头、去尾、打中间。
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伏击战。
侯君集的眼珠子茫然地转动着,眼睁睁看着手下士兵的生命被无情地收割。
狗日的,真的有伏击,唐军居然真的有余力……
“婢养的!关陇田舍郎居然真的有余力算计老子!”
不远处,传来一声响亮的咒骂。
侯君集下意识地循声望去。
只见在李道宗倒下的位置上,一匹马尸四分五裂,厚实的骨肉被更不讲道理的破甲弩射得骨肉分离。
而在其破碎的血肉之间,一只手猛地钻出。
江夏郡王从压住他的死马身下钻了出来,连滚带爬地躲避着天上射来的弩箭,狼狈地躲进了和侯君集同一块巨石下。
“婢养的!关陇田舍郎真是狡猾透顶!居然能在朔州演戏演得这么像,好像真的是垂死一搏一般!”
李道宗惊魂未定,还在那儿高声咒骂着。
“要不是本王我盔甲够厚,早就被那匹死马压扁了!天杀的关陇佬!”
你作为李家宗亲,我作为豳州侯氏之后,也都是你嘴里的“关陇田舍郎”啊……侯君集咽下心中不合时宜的吐槽,问道:
“你……还好吧?”
“好个屁!要不是有那匹马替本王挡着,本王也要被射成筛子了,就和它一样!”
李道宗指了指那被物理意义“射爆”了的马尸。
侯君集低着头闷声道:
“没想到你是对的,是我鲁莽了……”
“战场不是说这个的场合。”李道宗打断了老侯的忏悔。
“你是主帅,你来指挥我们脱出困境!”
一句话如同有魔力一般,让侯君集登时跳出了最初的惊惶不定。
恢复冷静以后,他发现,情况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糟糕。
破甲弩虽然威力巨大,但是明铠也不是纸糊的。
明军精锐的战斗素养更不是吃素的。
不少战士在中箭以后,仍然能爬起来,迅速寻找掩体,并在基层军官的指挥下,组织起了对唐军第一波进攻的反冲击。
这么好的士兵,大明帝国的军事支柱之一,怎么可以葬送在自己的手上,葬送在胜利的前夜!
侯君集立时号令:
“全军听我号令!”
…………
经过一整天的厮杀,管涔山之战告一段落。
山谷之间,到处都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血腥气。
双方将士的鲜血汇入汾河,几乎将河水都要染红了。
唐军士兵正在打扫战场,收集战利品,清点死伤。
“居然让他们跑了,真是野狼养的河北佬!”
阿史那社尔高声咒骂着。
这次伏击简直完美。
敌人轻敌、地形适合、武备充足,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全占了。
在战斗的过程中,阿史那社尔甚至有一种错觉,那就是他能将那支逃过了中原大战和朔州之战两次灭顶之灾的明军主力,一网打尽!
“然而我终究是小瞧了他们的战斗力,让他们成功撤出了战场,撤回朔州。
“侯君集那厮,并不是无能之辈啊……”
阿史那沮丧无比,失望地策马回营。
刚回头,他就感到一股杀意逼来,下意识地向后一靠。
一柄大斧头几乎贴着他的脑门砸了下来。
“程知节?你要造反?!”阿史那社尔大惊。
程知节骑着马挥舞着板斧,吼声如雷:
“仗打完了就该和你算账了!老子要给在朔州枉死的兄弟报仇!”
说着,又朝自家主帅一斧劈去。
阿史那社尔可不是打不还手的小绵羊,立刻拔出弯刀和老山匪干了起来,一边招架着一边大喝:
“你疯了还是痴傻了?杀你兵的是明军!”
眼看自家将帅没有收手的意思,反而越砍越激烈,手下们看不下去了,连忙介入中间,强行将两人分开。
程知节红着眼眶嘶吼着,字字泣血:
“你既然在此地埋伏增援,为什么不提前向我们通告一声!
“我也不会下死命令,守城的将士也不会死得那么多……”
阿史那社尔看着疯狂的老将,缓缓开口,声音带着怜悯:
“这是天可汗的意思。”
“是陛下?!”程知节整个人像触电了一样,在马上弹了一下。
阿史那社尔点头道:
“为了让你们的诱敌深入显得更真实些,不招致对方的疑心。
“事实证明,天可汗的策略没有错。否则,明军也不会轻敌,这么轻易地踏入伏击圈。”
“诱敌深入?!”程知节反复喃喃着这四个字。
将士的决死抵抗,原来也是诱敌的一部分吗……
老程打心底打了个寒颤。
参军几十年,他在今天才真正认识到了那四个字:
慈不掌兵……
…………
晋州南。
李明亲率大军,水陆并进,向晋阳挺近。
前方开阔的水面上,出现了异样的东西。
“铁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