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 第410章 争取民心!

第410章 争取民心!(1/2)

目录

第410章争取民心!

同州城内,凛冽的寒风如鬼哭狼嚎般肆虐,卷着尘土与枯枝,肆意地穿梭在大街小巷。

李家那座破旧的小院里,气氛压抑得近乎窒息。

院子当中,年逾古稀的李老爷子坐在一张缺了一角的木凳上,身形佝偻得像张被揉皱的老树皮。

他的目光浑浊且黯淡,死死盯着紧闭的院门,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额头上的皱纹好似一道道干裂的沟壑。

“听说那静塞军,平日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呐。

此番进城,咱这日子怕是要塌了天。”

李老爷子声音颤抖,带着几分沙哑,话语里满是对未知灾祸的深深恐惧。

一旁,年轻的李大山站在屋檐下,双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他上身穿着一件打着补丁的粗布麻衣,肌肉在衣衫下紧绷着,彰显着年轻的力量与血气方刚。

他眼神时而坚定,时而闪烁着不安,时不时望向屋内,那里有他柔弱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

大山的妻子阿秀,正抱着他们尚在襁褓中的幼子,坐在屋内的土炕上,眼神满是惊惶与无助。

大一些的女儿,不过五六岁的模样,睁着一双怯生生的大眼睛,紧紧依偎在母亲身旁,往日里的活泼劲儿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是不安地张望着四周。

阿秀眼眶泛红,泪水在其中打转,嘴唇微微颤抖,低声呢喃:“老天爷啊,求您发发慈悲,保佑咱们一家能躲过这场劫难。”

她将怀中的孩子抱得更紧了,仿佛要用自己的身躯为孩子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李大山望着屋内的妻儿,又看看院子里忧心忡忡的父亲,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尽管内心充满了对静塞军的恐惧,但身为一家之主,他知道自己必须要扛起这份责任。

他在心里暗自下定决心,若是静塞军真敢闯入家中,他就算拼了这条命,也要守护好家人的周全。

这时,一阵猛烈的风声呼啸而过,吹得院门口的门板“哐哐”作响,仿佛是那可怕的静塞军正在外面狰狞咆哮。

一家人的心跳陡然加快,整个小院瞬间被紧张和恐惧的氛围彻底笼罩。

黎明的微光还未完全驱散夜色的浓重,同州城的上空便已阴云密布,好似一块沉甸甸的铅板,压在每一个人心头。

城外,静塞军如黑色的潮水,密密麻麻地集结着。

士兵们的铠甲在黯淡的光线下闪烁着冷冽的光,手中的兵器寒光凛冽,似是在迫不及待地宣告着即将到来的战斗。

随着一声尖锐的号角划破长空,攻城之战正式打响。

静塞军的投石车率先发动攻击,巨大的石块如炮弹般呼啸着飞向城墙,砸在城墙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城砖簌簌掉落,溅起漫天的尘土。

弓箭手们也毫不示弱,搭弓、拉弦、放箭一气呵成,密集的箭雨如蝗虫般扑向城头,守城的宋军士兵纷纷举盾抵挡,可仍有不少人中箭倒地,惨叫声此起彼伏。

在猛烈的火力掩护下,静塞军的云梯兵迅速向前推进。

他们扛着沉重的云梯,呐喊着冲向城墙,将云梯牢牢地架在城墙上。

勇士们如敏捷的猿猴,沿着云梯攀爬而上,与城墙上的宋军展开了激烈的近身搏斗。

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城墙。

宋军虽奋力抵抗,但在静塞军凌厉的攻势下,渐渐力不从心。

终于,城门处传来一声巨响,静塞军的攻城槌成功撞开了城门。

汹涌的士兵们如决堤的洪水般涌入城中,迅速向各个要点突进。

仅仅几个时辰,静塞军便成功控制了通州的局势,这场夺城之战落下帷幕。

同州城的百姓们,在听闻静塞军兵临城下的那一刻起,便陷入了无边的恐惧与绝望之中。

街头巷尾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恐慌气息,家家户户都在匆忙地做着最后的挣扎与准备。

李老爷子一家亦是如此,在那昏暗狭小的房间里,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李大山眉头紧锁,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和妻子阿秀正手忙脚乱地翻箱倒柜。

阿秀的双手颤抖着,将家中仅有的几件金银首饰,小心翼翼地用一块破旧的布包裹起来。

而后在炕边的角落里,费力地掀起一块松动的青砖,把包裹严实的首饰藏了进去,又赶紧用土填埋好,用脚反复踩实,试图不留一丝痕迹。

李大山则将家中积攒了许久的粮食,一捧一捧地装进几个破旧的麻袋,准备趁着夜色,偷偷运到后院那间废弃的柴房里,藏在柴草堆下。

李大山藏好粮食,匆匆返回屋内,神色凝重地看向阿秀,沉声道:“阿秀,把那几件金银首饰拿出来。”

阿秀闻言,原本就通红的眼眶瞬间蓄满泪水,她抱紧怀中的幼子,下意识地将藏着首饰的角落护在身后,带着哭腔说道:“大山,这可是咱们家攒了多少年的心血啊,就这么……”

李大山眉头拧得更紧,上前一步,蹲在阿秀身旁,声音虽尽量放柔,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决:“阿秀,咱都听说了,那些军汉凶狠着呢。

要是进了咱家,什么东西都没搜着,一准儿恼羞成怒,到时候,别说这些首饰,怕是咱们一家人的性命都得搭进去。”

阿秀咬着下唇,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双手颤抖着伸向炕边角落,费力地再次掀起那块青砖,拿出包裹。

她轻轻解开破旧的布,露出里面几件朴素却承载着全家希望的首饰,手指轻轻摩挲着,满是不舍。

李大山看着妻子这般模样,心中一阵抽痛,却又无奈,他拿过首饰,重新包好,找了个显眼却又不那么容易被一眼发现的柜子角落,将其藏好。

李大山一家只是一个缩影。

而城中有女儿的人家,有的心急如焚,匆忙托人说媒,想要赶在静塞军入城前,把女儿嫁出去。

哪怕对方家境贫寒,年纪偏大,也顾不得了,只求能寻得一处暂时的庇护之所。

更有一些人家,在绝望的驱使下,做出了令人痛心的决定。

城中有一位张老汉,眼神中透着绝望与决绝,他颤抖着双手,将家中的麻绳取了出来,逼着自己年轻貌美的儿媳和尚未出阁的女儿悬梁自尽。

儿媳和女儿哭天喊地,苦苦哀求,可张老汉却心如死灰,老泪地说道:“孩子啊,爹对不住你们,可落入那静塞军手里,你们会更惨呐,与其受那无尽的屈辱,不如……”

最终,那凄惨的哭声渐渐沉寂,只留下张老汉瘫倒在地,悲痛欲绝的身影。

城门口,静塞军的身影渐渐清晰。他们身着冰冷坚硬的铠甲,手中的利刃闪烁着寒光,整齐的队列仿若一道钢铁长城,散发着令人胆寒的肃杀之气。

百姓们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许多人下意识地往后退,躲在门后,从门缝中偷偷张望,身体因恐惧而止不住地颤抖。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预想中的烧杀抢掠并未发生。

静塞军入城后,迅速而有序地控制了通州的各个要点。

令百姓们惊异的是,所有士兵,包括那些威风凛凛的将领,竟全都在外面露宿。

夜幕降临,寒风呼啸,同州下起了冻雨。

雨滴冰冷刺骨,打在地上,溅起一片片水。

百姓们透过窗户,看着外面的景象,心中满是震撼。

只见静塞军的士兵们,在雨中挺立,没有一个人夺门进入百姓家中。

他们或是靠着墙角,或是挤在一起,用简陋的雨具勉强遮挡着风雨。有的士兵冻得瑟瑟发抖,却依然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

将领们也与士兵们一同在雨中,他们的铠甲早已被雨水打湿,却没有丝毫退缩之意。

“这……这静塞军怎么和官府所说的不一样”

一位年轻人惊讶地说道。

“是啊,之前官府可是说了,这静塞军可都是些吃人的恶狼!

他们喜好烧杀,抢完钱财,就夺粮食,还会糟蹋咱们的妻女。

可现在看着可不是这么一回事,看着模样,他们的纪律可严明得很呢,竟是丝毫不扰百姓。”

一位中年妇女也忍不住感叹。

百姓们心中的恐惧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疑惑与敬佩。

在这个寒冷的雨夜,静塞军的举动,如同温暖的火光,悄然在同州百姓的心中燃起了一丝别样的希望。

同州城的清晨,阳光艰难地穿透云层,洒在经历了一夜风雨洗礼的大地上。

静塞军的士兵们在雨中坚守了一夜,当第一缕曙光出现,他们便迅速行动起来,开始帮助城中百姓恢复生活秩序。

一位年轻的士兵,名叫张勇,他看到街角一位老人正对着雨水浇透倒塌的院墙唉声叹气。

张勇毫不犹豫地走上前去,向老人行了个军礼,说道:“老人家,莫要发愁,俺们帮您把这院墙修好。”

说罢,他招呼了几位战友,一同搬来砖石,开始动手修葺。

他们动作娴熟,有的负责清理废墟,有的负责搅拌泥浆,有的则专注于垒砌砖石。

尽管一夜的冻雨让他们手脚麻木,但他们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热忱。

老人站在一旁,眼中满是感激,嘴唇颤抖着,却一时说不出话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