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人上人(2/2)
他沉默了一会之后,还是让朱常浩先说:“你说陈情,先说说如今缅甸治下实情。因地理、气候,从族群到典制,缅甸确实需要一个长治久安的法子,用心归化。”
“是。那臣弟便从族群说起……”
大明有武力优势。从朱常洛当年南巡开始筹划起,大明了这么多年的时间才能够每年利用旱季稳步推进,用绝对的火力优势迅速取得如今的局面。
但外滇毕竟在当地不同王朝、不同地方势力的经营下一直自成体系,接下来才是最难的。
那里雨林、山地、平原交杂,因为雨季旱季之分和山川形胜的影响,不同地方的族群都有相对稳定的活动空间,差异化的生活渐渐造就不同的族群。
在更早的蒲甘王朝时期,也有缅人、骠人、若开人三族鼎立的态势。
大明如今采取的做法,仍是更符合当地情况的土司制度,而且主要是扶持外滇原先被缅人打压的土司、重用云贵那边随军出滇的大明土司。
这种做法目前会比较有作用,但长久来看仍旧会比较松散。
“阿赫木旦之外,还有阿台……”
朱常浩继续向皇帝介绍。和大明迥异,外滇此时是真正的封建,许多地方土司或城邦都是核心王室分封认可的封建主。
而在他们内部,既有种姓概念,另外也有异于大明的组织体系。
这其中,阿赫木旦和阿台是两个很重要的概念。所谓阿赫木旦,便是王室或地方土司、城邦直接控制的次一级组织或种姓。这有点像是府兵制,每个阿赫木旦村通常都有固定的军事或经济义务,平常耕种劳作,而有需要的时候则自备武器粮草、以阿赫木旦村为单位形成某些兵种随同作战。
阿台的地位则相对更低一点,一般是非缅人村社。军事义务上一般只提供战力更弱的轻步兵,经济义务上则提供更多。
此外当然还有奴隶。
从蒲甘王朝到东吁王朝,总体的趋势是王室在尝试建立更多的阿赫木旦村和阿台村,向其余臣服族群的土司或城邦派驻更多总督。
这个体系下,还有国王必须与宗教绑定以降低成本的脉络,因而佛塔遍地。
而目前的缅甸,寺院还几乎垄断了教育途径,并且拥有巨大规模不缴租税的田地和劳动力。
朱常洛担心朱常浩拿出来的大笔金银铜有不少搜刮自寺院,就是怕他为了解除朱常浩对他的猜忌而过激。
但想要缅甸以后能为大明贡献足够大的财富和物资,那里的寺院经济难题同样得有办法解决。
听他说完,又听了听沐昌祚的补充,朱常洛就说道:“归根结底,一是此前王公权贵豪奢,横征暴敛;二是僧侣有助于统治和稳定,小民出家便得庇护。”
看着自己这弟弟,朱常洛意味深长:“欲得长久,你和你的子孙既要另有财源,更需与民生息轻徭薄赋。得了民心,才谈得上去动寺院。”
“臣弟与君王等人已商议多时,难得良法,恳请陛下指点迷津。”朱常浩态度诚恳,“臣弟既是为子孙后代开创基业,也是为大明开疆拓土、教化外藩,不敢不勤俭。”
“财源就是矿产。”朱常洛斟酌着,“粮食……你们先留着饱小民之腹。小民若不必为奴,生计好了许多,自然不必寄身寺院。吃饱了,大明铁器和布帛将来会越来越便宜。但要是想这些东西少流入寺院,还要想些法子。好在,你是朕的弟弟,是上国尊贵身份入主为王,自然该有异样做法。眼下,缅甸僧侣可有异动”
“收容了不少流民出家为僧。此外,便是仍在游说群臣及臣弟,盼新朝仍以佛法为国教。”
朱常洛失笑:“毕竟他们知道上国僧侣远逊他们,而他们也只是肉体凡胎。怕就好,你便一心治政安民。上国文教,还比不过他们那佛法,你便是冥顽不化。一步步来,先把度牒管理法子学去。愿受管束的,就暂时仍有特权;不愿受管束的,打一批。另外,开书院,你官府给学田奉养,和寺院争贫民百姓出路。”
“皇兄,便是缺有才学之士啊。”
朱常洛冷笑一声:“放心,不会缺。待你一路回缅,自有不少世家大族子弟将获罪发配。他们自是恨朕的,你能不能用好他们,就是你的本事了。争不过朕,难道还争不过缅甸的和尚”
朱常浩呆了呆,随后打了个寒颤:“陛下,这……”
“除了他们,获罪三藩除亲王外,其余子弟可以都随你去缅甸。都去一起,若有心积蓄报这个仇,朕倒乐见他们在缅甸站稳脚跟。要站稳脚跟,就必须与那些僧侣斗,必须得民心。你心里有数,安坐王位收果子便是。”
朱常浩心想你这真是给我出大难题。
“治国谈何容易”朱常洛深深地看着他,“朕盼着你教化了那边,而非被他们教化了。怎么做,就看你是不是从此耽于安逸,还是真的能扎根。和僧侣斗是长久水磨功夫,不能只靠刀兵。大明这些只懂得兼并田土的乡绅大户,去了那边,你用好了就比刀兵更厉害。于大明而言,则是朕并非赶尽杀绝。将来的外藩自有良田前顷,小民无数。即便泰昌朝以前的大明旧制,也比如今那外藩好多了。”
“臣弟明白了。”朱常浩看了看他,又问道,“臣弟立国,王田无算,能否在大明择地发卖”
“好法子。”朱常洛哈哈大笑起来,“允你卖。京城、通州、临清、淮安……你一路卖过去。另外,此前便有些勋戚,朕允了他们去外藩。你缺人,他们虽然才干有限,但胜在忠心,也多少有些可用之才,届时都随你回缅甸。该授何职,做何事,你就与老国公一起商议斟酌而定。”
缅甸是一片蓝海,外滇原先的土司和大明西南随之出滇的土司自然遵循那边旧制拱卫在外围、自治权颇高。但那里的核心区域,只要人手足够便能慢慢往郡县的方向去转,不知有多少机会。
朱常洛现在有利益可以兑现给那些旧勋戚了。
而在大明如今的“白色恐怖”之下,获罪的和不甘心的官绅富户,如果受不了将来的大明,那就去制度方面更加符合他们习惯的外藩重新开辟基业。
不,不能说完全重新。只要敢去,就是缅甸新王治下的人上人。
朱常浩在大明发卖缅甸田土,所收集起来的金银铜钱,难道又千里迢迢带回去自然是继续在大明采购所需要的物资。
理藩院一时更加忙碌起来,帮助朱常浩制定缅甸新的土地制度及册籍规范。
随后,前脚是巡考组、各省总督及仍旧扩大刺储案的三相大杀特杀,后脚是缅甸国主诚招臣民百工、发卖缅甸肥沃田土。
顺昌行所载的缅甸金银铜、宝石、象牙等贡礼抵达东都市舶司后再入江顺运河北上,他们想着这一次巨大贸易中所占份额将带来的回报,看着那些仍旧纠结于优免及田土产出的老顽固们不屑一顾。
什么时代了。想盘剥小民产出,如今最好的沃土便是南洋、外藩。
那边如奴仆一般的小民,才不像大明百姓一样懂得揭竿而起。在那里,向来都是权贵带头,而小民则只会懵懂跟随卖命。
“月钱都清楚了吧”这顺昌行的陈阿福自从随南洋舰队去了一趟马六甲,如今已经是南洋巨擘,“识字的,有文凭的,愿阖家随洋行去南洋的,都回去招。”
船队归国,再继续北上就不用那么多人了。
陈阿福眼里都是精光:“眼下人心惶惶,必定不少人愿试一试。别说那里土民凶悍、酷热难耐,多说没多少瘴气,多说南洋姑娘身段,多说月钱之外如今可以怎样发家!吕宋缺人,瓜哇缺人,到处都缺人。跟咱们顺昌行去了,便是人上人!”
“东翁放心,小的们都知道怎么哄!”
“说什么哄!说的都是实话!”陈阿福由衷说道,“皇恩浩荡啊,总有人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