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回到古代当太傅 > 第736章 没柴有煤

第736章 没柴有煤(2/2)

目录

一处偏僻的院落。

银州的百姓流失不少,可作为州府之地,银水城里百姓流失不多,但想找一处空置的屋子也是很容易的。

毕竟人口数量实在太少,相对于银州宽阔的地方,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地广人稀。

王源过来后,盖房子的进程就没有停下过。虽然重点在东城的集市改造,可各处都有动工,混乱中四城区都有好几处宅子落在了王源的名下。

这一处在银水城的东北角,十分偏僻,再往后就要挨上后山了。

是个二进的宅子,进去后一进是正常居住的样子,秘密在二进。

二进就是一个工坊,左边是煤炭,右边打煤饼。

打好的煤饼已经垒了高高的一跺,码放的整整齐齐。

左边是黑乎乎的块状物,有弱弱的黑金色金属光泽,被敲碎成拳头大小,盖着防水的雨布。

管事的站在王源面前低头说着什么,然后目送王源离开,管事的立刻召集人手,连夜将这些日子的准备工作提上日程,冒着风雨穿梭于两进院子之间。

一夜匆忙而忙碌,庄稼运进了屋子,早前收割的都是百姓家的,没有淋过雨,但放在屋中将一家家不大的屋宇塞得满满的,住人的空间都不够了。

这还是其次,下了一夜大雨,对于常年缺雨的地方,屋子都不怎么防雨,尤其好多房子是用黄泥块建起来的,俗称“土房子”。

在大雨持续倾泻而下后,直接就渗水、漏水、积水了。

不用官府敲锣打鼓的通知、提醒,百姓们早已自发地将自家最宝贝的庄稼堆在了炕上。

就算房顶漏水,有各种锅碗瓢盆可以接水,上面还可以裹上防水雨布,最主要的是炕是有高度的,不会被漫进屋子的积水泡了。

至黎明,暴雨稍微减小了,一家家冒着雨赶紧左右交流,只是没有青石板的院子内外全是泥水,关键还没有下水道这个东西,整个银水城都陷在了泥水中。

王源走在城中心的主干道上,虽然只有主干道有青石铺路,可水往低处流,青石板路面上淤积了半尺高的泥水。

满眼望去,整个银水城都泡在一片黄色的泥水中,好在,没有羊粪鸡屎……

王源心中一个声音怪怪的响起,为了得到一斤粪便一文钱的额外收入,百姓们对各种粪便管理的出乎意料的严格。

有饲养动物的都造了专门的饲养地,严禁家畜四处溜达。所以泥水淹城也只是泥水,污水都不多,垃圾更不多。

这有功于齐通判的提倡,王源嫌弃城内垃圾太多,要求垃圾集中处理,还能废物利用。

万能的齐通判一听到废物利用就开动了脑子,直接在城郊弄了个超大的坑,填埋垃圾,至于废弃的针头线脑、破布纸张、麦秆、树枝等等都能回收,给钱的那种回收。

所以,本就勤俭的百姓,更加精细的过活,洗脸水可以放着洗一天手,晚上还可以洗脚,最后泼到院子里的菜地里浇菜,一滴都不剩。

淘米水洗菜,然后洗衣服或是给鸡、羊、猪喝,喝不完的照样浇菜。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