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从透视开始暴富 > 第398章 靛青瓷瓶

第398章 靛青瓷瓶(1/2)

目录

林世忠在前引路,王景行与钱文墨紧随其后,再次踏入那间收藏室。

收藏室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味,柔和的灯光仿若给每一件瓷器都披上了一层薄纱,让它们在光影交错间更添几分神秘韵味。

王景行的目光被一只置于红木架子最上层的青花瓷瓶牢牢吸引住。

他微微仰头,眼中满是探究之意。

这青花瓷瓶高约三十厘米,瓶身线条流畅得如同山间清泉,蜿蜒而下,恰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周身散发着温婉又大气的独特气质。

瓶颈处绘着一圈精美的缠枝莲纹,笔触细腻到令人惊叹,每一片花瓣的脉络都清晰可辨,仿佛微风拂过,便能看到它们轻轻摇曳,似要将人引入一个繁花盛开的仙境。

瓶身主体是一幅山水图,远处山峦连绵起伏,近处溪水潺潺流淌,溪边怪石嶙峋,有的如猛兽蹲伏,有的似仙人指路,几株苍松倔强地扎根于石缝之中,枝叶肆意伸展,尽显坚韧不拔之态。

王景行不禁轻声赞叹:“这青花瓷瓶,画工精湛,青花发色浓艳却不失沉稳,胎质洁白细腻,应是明代永乐年间的精品。林老,您这宝贝可真不少啊!”

林世忠嘴角上扬,笑着点头:“王老弟好眼力,这确实是永乐青花。可惜是民窑,虽然品质很好,但价格也上不去。”

王景行绕着架子踱步,目光如同探照灯一般,在一件件瓷器上流连。

果然是术业有专攻,林世忠专门收藏瓷器,确实是有不少精品。

其中年代最远的居然是一件唐代青釉执壶。

执壶整体造型饱满圆润,具有典型的唐代瓷器风格。

壶口为喇叭形,口沿外翻,线条流畅自然,方便倾倒液体。

颈部短而粗,与壶身过渡自然。

壶身呈瓜棱形,共有八道棱线,从颈部一直延伸到壶底,使得壶身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壶腹圆润鼓胀,给人一种稳重之感。

底部为平底,略微内凹,底足修整较为规整,可见明显的旋削痕迹,体现了唐代民窑瓷器的手工制作特点。

壶嘴为短流,呈多棱形,线条简洁明快,流口微微上翘,出水流畅。

壶柄为双排曲柄,连接壶身与壶颈,柄上有两道凹痕,增加了手柄的摩擦力,方便握持,且造型上与壶身的瓜棱形相呼应,整体显得协调统一。

王景行仔细一看,胎体质地较为细腻,但相比于明清官窑瓷器,仍略显粗糙。

胎色呈灰白色,胎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

通体施青釉,釉层均匀,釉面光亮莹润,具有典型的唐代越窑青瓷釉色特点。

在青釉的基础上,运用褐彩进行装饰,褐彩颜色深沉浓郁,与青釉形成鲜明的对比。

釉面有细小的开片,如冰裂纹般自然分布,增加了瓷器的古朴美感。

王景行赞道:“林总,您这件保存这么完好的唐代青釉执壶可不多见。”

林世忠略显自豪:“嗯,这件瓷壶确实是不错,可惜是民窑,价格并不高。”

唐代民窑瓷器虽然很有研究价值,但从目前的古玩市场行情来看,这件瓷壶市场价大概也就在10万人民币左右。

倒是旁边一件清雍正的粉彩瓷盒更珍贵。

盒身绘着一幅花鸟图,两只五彩斑斓的鸟儿在枝头嬉戏,羽毛的每一处细节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色彩鲜艳夺目,红的似火,蓝的如宝石,搭配得恰到好处,让人看了便觉满心欢喜。

王景行说道:“这粉彩瓷盒,色彩柔和得如同春日暖阳,画工细腻到每一根羽毛都根根分明,应是清代雍正时期的物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