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修真 > 幸好遇见神 > 第461章 解卦之争

第461章 解卦之争(2/2)

目录

拓跋弘身后的高人又为他出了一计:声东击西。

也就是:皇帝拓跋弘借口一心向佛,打算将皇位禅让给叔叔、京兆王拓跋子推。

果然,当拓跋弘在朝堂上当着众大臣的面说出自己想法,立即招来全体反对,没有一人赞同。

但皇帝拓跋弘就是坚持己见,不让步。

后来,任城王拓跋云道:“就算皇上要禅位,也是禅位给太子呀!”

拓跋弘立即接话:“好,既然任城王这么说,那朕就退一步,给皇叔一个面子,朕禅位给太子吧。”

皇帝禅位这么大的事,就这么一锤定音搞成了。

朝廷格局也正如拓跋弘期望的那样发展:4岁太子拓跋宏登基做了皇帝,18岁太上皇拓跋弘垂帘听政,太皇太后冯氏淡出朝堂。

拓跋弘和身后高人把“三十六计”玩得得心应手,可是他们忽略了一点:在绝对实力面前,所有计谋只是伎俩,都是渣。

拓跋弘与冯太后斗法的结果证明了这点:魏国太上皇拓跋弘23岁那年暴病而亡,太皇太后冯氏重新垂帘听政、辅佐9岁皇帝拓跋宏,再掌大权。

回到朝堂现场。

历史颇为相似。当年拓跋云在朝堂上反对献文帝禅位给皇叔。现在,他的儿子拓跋澄当着大臣的面,开口反对孝文帝的南征决定。

拓跋宏在冯氏教导下,一幅温文尔雅形象。

拓跋澄之父拓跋云给人的印象是武将,但其子拓跋澄则具有浓浓书卷气。

君臣二人年龄相若,都是身高体俏、俊彦丰仪。

他们在朝堂上微笑对峙着,大臣们只觉得画面非常养眼。

拓跋宏笑问:“任城王此言有何据?”

拓跋澄行礼答:“回皇上,《周易》上说,革卦代表变更,也就是以臣革君。成汤对于夏是如此,武王对于商也是如此。而陛下承先祖基业已经拥有北方,继续征讨南部只是伐逆,与以臣革君、以下伐上相比,意义截然相反。卜辞得革卦,是为不祥。”

拓跋宏脸色阴暗下来,道:“《象》书曰:大人虎变。就是说,身居高位者,气运变幻莫测。怎能以常理度之?”

拓跋澄仍是针锋相对:“陛下乃真龙天子,怎可以虎自喻?”

拓跋宏被对方呛到无言反驳,于是耍蛮道:“天下是朕的天下,任城王这是要以一己之力阻拦朕吗?”

拓跋澄毫不畏惧怼回去:“微臣知道天下是陛下的。但臣子必须坚守为臣之道。臣子觉得君王的决定正确,则要表态支持;臣子觉得君王决策错误,则要表态反对。如此而已。”

拓跋宏盯着拓跋澄看了许久。

朝堂上也安静得出奇。

因为,在冯太后几十年的有意培育下,魏国朝廷议事的风气就是这样:畅所欲言,言者无罪。

拓跋宏忽然展颜笑道:“刚才朕和任城王不过是各言其志。诸位不要放在心上。散朝吧。”

众人舒了一口气。行礼后各自离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