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复辽大计(2/2)
贾环笑道:“那是单支的价格,批量制造,成本肯定能降下来,等技术成熟了,成本不会超过十两银子。”
孙承宗松了口气道:“那还差不多,虽然还是有一点贵。”
贾环点头道:“贵是贵了点,但如果一万杆便能灭了建奴,老师还觉得贵吗?”
孙承宗一激动,几乎把胡子也给拈断了几根,差点便爆粗——当然不贵,真他妈的值大发了!
十两银子一杆的燧发枪,一万杆才十万两银子,这几年朝廷花在辽东的军费都好几百万两了,十万两灭了建奴,还有比这更划算的生意吗?
一时间,老孙激得面红心热,仿佛喝醉了酒似的,轻咳了一声道:“子明且下去安歇吧,让为师静一静。”
贾环离开营房后,孙承宗立即取出奏本奋笔疾书起来,直到三更半夜,这才搁笔,吹灭了蜡烛安寝。
就这样,战略大师孙承宗的复辽计划书便在一夜之间写成了,明日回到岸上后,将由快马飞逞至乾盛帝的御案。
当然,孙承宗只是受到贾环的启发,并没有全盘照抄贾环的观点,战略大师的水平还不至于这么次,他有他自己的想法。譬如:以辽人守辽土;以宁远城和觉华岛为支点,逐步修筑关宁锦防线等。
一夜无话,第二日一早,孙承宗和贾环继续巡视觉华岛山端,正察看岸边礁石之际,忽然有兵卫指着东北边的海面示警道:“有船!”
众人抬头望去,果然见到有几只木头船往岛上慢慢驶来,吴三桂立即下令戒备。
这时船只越驶越近了,大家这才看清船上竟然挤满了人,男女老幼皆有之,一个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跟乞丐似的,但还是认得出,其中有人穿着晋军的制服,头戴笠帽,挎着制式腰刀!
这时,船上的人显然也看到站在岸上的贾环等人,先是有些迟疑,待确认是晋军后,立即把船划向岸边,一边哭喊挥手示意:“请不要放箭,吾等是前线逃回来的难民!”
孙承宗忙命吴三等人放下弓箭和火枪,上前帮忙将船上的难民救上岸。
这些难民上岸后无不失声痛哭,孙承宗和贾环一问,这才得知这些难民竟是从十三山中逃出来的,据称一起逃跑时有八百多人,最后只有眼前这三四十人逃到了这儿,其他人不是被建奴骑兵追上杀死,就是翻船淹死在大海中了。
只见一名还在哺乳期的年轻妇人,抱着怀中已经死去多时的婴儿,哭得肝肠寸断,一边哭还一边悲呼:“娃儿啊,你别怪娘亲狠心,下辈子投个好人家吧!”
旁边一名打着赤膊,冷得瑟瑟发抖的男子蹲在妇人旁边抹眼泪,估计是这名妇人的丈夫,周围的难民则低着头一脸的哀伤。
孙承宗上前问道:“这娃儿怎么没的?”
旁边一名难民红着眼道:“是她自己捂死的。”
众人不由吃了一惊,连忙追问,这才得知是因为逃命的路上,婴儿哭啼不止,这妇人担心引来追兵,为了不连累大伙,竟把亲生骨肉给狠心捂死了。
众人得知其中缘由,无不黯然神伤,唏嘘不已。
“敢问两位大人如何称呼?”一名难民见孙承宗和贾环穿着官袍,便小心翼翼地问。
贾环忙介绍道:“这位乃新任辽东经略孙大人,本官是兵部主事贾环。”
一众难民闻言纷纷跪倒叩头,一边哭求道:“十三山的大山中还有近十万军民被困,情况岌岌可危,恳请经略大人立即发兵救援。”
孙承宗面色凝重,内心沉甸甸的,在场一众将士默默地低下头,神情悲愤而羞愧。
“诸位快起来,经略大人正在想办法救援十三山的军民,断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胞的。”贾环道。
那些难民闻言不由面露喜色,再次纷纷叩头。
孙承宗看了贾环一眼,欲言犹止,最后一挥手,让吴三桂先安置难民,为他们提供食宿和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