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笑傲江湖(十年后 下)(2/2)
易飞燕正要开口,院外忽然传来一阵清脆的铃铛声。
任盈盈立刻起身,快步走到窗边,伸手推开木窗,只见一个戴毡帽的老汉正赶着驴车停在篱笆外,车板上高高堆着干芦苇。老汉费力地摘下冻得硬邦邦的手套,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冲着屋内晃了晃。
“朱老丈送鱼来了。”
任盈盈一边说着,一边解下门栓:”“燕儿,你去接一下。”
易飞燕一听,立刻来了精神,跃过窗台,带起一阵风。灶火被这阵风猛地一吹,剧烈摇晃起来。
“最近三十里内的渔获都走陆路。”
任盈盈一边数着铜钱,一边说道,“说是长江水道有官船设卡。”
易飞燕抱着油纸包,急匆匆地冲回屋里:“朱爷爷说县衙在征民夫,要把北郊的义仓改建成什么观星台。”
油纸里冻僵的鲫鱼“啪”的一声滚落桌面,鳃边还挂着冰珠。
任盈盈顺手拿起匕首,熟练地剖开鱼腹,只见暗红的脏器间露出半截竹管。易华伟见状,立刻用布巾裹住,小心地取出铜管,轻轻旋开,一股硫磺味瞬间飘散出来。
“火漆印是半个月前的。”
易华伟缓缓展开桑皮纸,眉头越皱越紧,“衡州卫的求援信。”
易飞燕赶忙凑过来看信上潦草的字迹:“腊月初八…白莲妖人……永州粮仓…”
突然抬起头,眼睛睁得大大的,说道:“上个月我在岳阳见过衡州卫的运粮队,领队的是个瘸腿把总,押着二十车发霉的陈米。”
任盈盈将鱼扔进陶盆,血水在清水里迅速洇开。擦净匕首,神色严肃道:“武昌府要出乱子。锦衣卫插手漕运,卫所军粮掺沙,白莲教在湘南起事……”
说到这里,突然伸手抓住易飞燕的手腕,急切地问道:“你方才说的漕船,吃水线到第几道漆纹”
“第三道波浪纹下两指。”
易飞燕反应迅速,用筷子蘸着酱汁在桌面准确地画出线:“若是装盐,该到第四道。”
“装的是兵器。”
易华伟把信纸凑近灶火,焦黑的边缘慢慢卷曲起来:“二十艘漕船能载八百张强弓。”
沉默了一会,易飞燕呼出口热气,那热气瞬间在冰冷的空气中凝成一团白雾:“从信阳到武昌,三百里官道结了冰凌子。”
易飞燕一边说着,一边搓着双手:“漕船都冻在汉水口,动弹不得。那些穿绸衫的商贾,缩在驿站里烤火,倒是把运粮的骡马全雇走了,也不知他们要赶着去哪儿。”
任盈盈抬眼看向易飞燕,目光落在易飞燕的发辫上,那里夹着一根枯草。任盈盈伸手去摘,指尖触到易飞燕冰凉的耳垂,微微一怔,问道:“在孝感歇过脚么”
“前日申时经过,城门外粥棚排了二里地。”易飞燕嘟了嘟嘴,脸上满是不忍:“那些流民看着好生凄惨,瘦骨嶙峋的,大冷天的,衣裳也单薄,在寒风里直哆嗦。”
任盈盈听了,微微皱眉,叹了口气道:“自张首辅清丈田亩至今,哪年冬天不缺粮上月刘芹来信,说衡州卫的军仓都见了底,士兵们的口粮都成问题。”
“这次不同。”
易飞燕摇了摇头:
“河南来的流民带着钐刀,襄城驿站有马匹被偷卸了蹄铁,这可不是寻常的流民逃窜,背后说不定有什么谋划。”
任盈盈问道:“你给了他们多少干粮”
“六个面饼,还有师父给的防风火折。”易飞燕咽下最后一口粥:“有个白胡子老汉会看天象,说这场冻雨要持续到冬至,这可怎么得了,百姓们可怎么熬过去。”
“武昌府的赈灾粮过不了按察司那关。”
任盈盈将针线筐里的絮摊开,准备给易飞燕缝补衣:“上月江夏县丞送来拜帖,说县仓存粮仅八百石,这点粮食,怕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够分给百姓。”
易飞燕忽然解下腰间革囊,“哗啦”一声,倒出两枚生锈的箭簇在桌上。“这是在云梦泽官道捡的,五步之内还有车辙印,深三寸七分,轴距四尺二寸。”
“运粮车的规格。”
易华伟拿起箭簇,在桌面划出刻痕:“武昌卫的辎重营用四尺三寸轴距,这是民间大车的尺寸,看来这运粮的事,背后藏着不少秘密。”
寒风卷着冰粒,“噼里啪啦”地拍打窗纸。任盈盈将补好的衣披在少女肩头,说道:“你师父在襄阳有个米行。要是能从那儿调些粮食过来,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走陆路来不及。”
易华伟蹲在地上,用炭条在青砖地上勾画着地图:“汉水冰封,漕帮的船队困在仙桃镇,水路也走不通。让漠北的弟兄们走信阳道,用骆驼队运高粱,或许可行。”
易飞燕眼睛一亮,忽然指向东南,说道:
“走鄱阳湖水路呢饶州府的粮船若能破冰,说不定能运来大批粮食,解了这缺粮的困境。”
“鄱阳湖巡检司归宁王府管。”
任盈盈的手顿了顿,脸上闪过一丝忧虑:“今年端阳节,他们扣过恒山派的药材,行事霸道得很。咱们要借道运粮,怕是不容易,还不知道他们会出什么幺蛾子。”
易华伟站起身,来回踱步,思索片刻后道:“我要去京城。你回黑木崖跟你爹爹说,正月初一之前,等我消息。”
说着,扭头看向易飞燕:“你在这里等我的消息,明天开始,开仓放粮。看好你师弟,不要让他惹祸了。”
“师父…你决定了”
易飞燕瞪大了眼睛,眼里闪过一丝惊喜。
“嗯!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易华伟深呼一口气:“虽说时间站在我们这边,拖得越久,对我们越有利。但…这天下百姓却是等不起……,早点结束,早日休养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