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风起明末 > 第433章 明牌

第433章 明牌(2/2)

目录

猛如虎双手抱拳,同样行了一礼。

不过行礼之时,似乎是牵动了后背的背疽,眉头在一瞬间皱了起来,脸上也显露出了痛苦之色。

陈望连忙上前,双手拖住猛如虎的双臂,将起扶起,而后立即对周围的甲士吩咐道。

“猛帅有伤在身,勿须多礼。”

猛如虎叹息了一声,说道

“多谢将军体谅。”

陈望神色凝重的宽慰道。

“背疽凶险,若无名医难以治愈,我得知猛帅患病之后,发布榜文,募集了十数名广有名望的名医,前段时间已经派人去请,这几日应该就陆续会到汉阳。”

背疽在这个时代,并非是不治之症。

明代《外科启玄》记载:“疽发背上,凶险异常,治不及时,十死七八。”

猛如虎在历史上,也并非是因为背疽而死,而是战死在南阳。

对于猛如虎,陈望心中是敬佩的。

史载猛如虎骁勇冠诸将,临阵身先士卒,所向克捷。

然所事多非其人,终至力竭捐躯,惜哉。

陈望态度,让猛如虎微微一怔。

他见惯了冷眼,在养病期间,朝廷没有什么宽慰,只是不断催促进军,全然不顾他身患重病,也不顾军饷已经有将近十余月的时间没有发放。

为了养兵,他所积累下的大部分钱财,都补给了麾下的兵马,甚至于身上的疾病都只能耽搁下来。

陈望此前一直远在南直隶,却是能够记得他患病的这件事,还为他找寻名医治疗。

哪怕是知道陈望这是笼络人心的举动,但是仍旧是让猛如虎心中感怀。

猛如虎低下了头,陈望的野心昭然若揭,为众人所知。

他想要拒绝陈望的笼络,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话语临到了喉头,却是再也说不下去。

他想到了崇祯十三年,因为牵连落职,被迫离开蓟镇之时,曹文诏在送行曾经对他说过的那一席话……

随行的甲士上前搀扶着猛如虎,先行进入了军帐。

随着猛如虎的离开,陈望也将目光转移到了猛如虎身后的两将身上——罗汝才、刘光祚。

刘光祚满脸讨好,忙不迭的行礼道。

“刘光祚,参见陈帅。”

陈望此前并不认识刘光祚,所以刘光祚很聪明的报上了自己的名字。

刘光祚能力平庸,进剿战功平平,戊寅之变之时遭遇清军怯战不敢进军,若非是朝中有人,早就被下狱论处。

不过戊寅之变也算是情有可原,当时的情形,他们兵马比起清军要少。

提前到达的王朴、曹变蛟也是相顾不敢击。

在最后的时刻,刘光祚到底也算是有些气节。

历史上刘光祚与猛如虎共守南阳,城破之后,力战而亡。

国榷评价,虽非名将,然临难不苟,可谓忠勇。

在被陈望影响的这段历史之中,刘光祚也参与了青山关之战等一系列拦截建奴撤退的战事,也积累了一些斩获。

陈望拱了拱手,算是见礼。

“刘总兵免礼,我等也曾并肩作战,战场袍泽无需多礼。”

虽然未曾谋面,但是两人之间在勤王之战也算是同袍之情。

刘光祚神色微喜,他来之前,生怕这是一场鸿门之宴,担心陈望将他所拿下,将其麾下的兵马收拢。

所以见到陈望,才表现的极为奉承。

眼下陈望神情温和,言语之间还谈起了勤王之时的情谊,无疑是让刘光祚原本沉闷的心情放松了许多。

刘光祚心中明白,陈望这是想要用温和的手段来劝服他们。

对于投入陈望的麾下,刘光祚的心中没有半分的纠结。

如今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

北方的局势,刘光祚也听说了许多。

朝廷大抵已经是不行了,天下改易近在眼前,从龙之功唾手可得。

而且跟在陈望的麾下,就不要再打那种窝囊仗了。

以往打仗,不仅要提防敌人,还要提防友军,防止其提前溃逃。

跟在陈望的身后,汉中军可是从来不会溃退,号声便是万众向前,所向披靡。

青山关之战,刘光祚只感觉打的酣畅淋漓。

往日里他麾下那些畏惧怯战的军兵,跟在汉中军的身侧,都是战意昂扬。

既然如此,为何不去舍命拼上一把,搏他个封妻荫子,搏他个封侯拜将!

陈望和刘光祚寒暄了一阵,最后将目光放在了罗汝才的身上。

罗汝才身穿紫衣,头戴铁冠,身形比起其余几人要矮了许多。

他的肤色偏黑,下颔蓄着短须,打理的干干净净。

左颊之上留有一道不浅的刀疤。

但这却不是最吸引人注意的。

因为罗汝才的眼睛,竟然是重瞳。

在七十二营之中,如果说野战对敌,排兵布阵,谁属第一,罗汝才无疑是真正的榜首。

不过罗汝才在军略之上的才能无容置疑。

但是在战略方面,却仅仅只是差强人意,泛可泛成。

不过罗汝才的这一缺陷,对于陈望来说却是并不重要。

如今汉中镇的战略是他一手指定,还有中军部的一众参谋帮助完善。

罗汝才如果是能够在他的帐下为将,无疑是对于汉中镇一波极大的加强。

南国诸将之中,陈望其实最想要招揽就是罗汝才。

罗汝才面无表情,和众人一应向着陈望行了一礼。

他之所以加入明军,完全是形式所迫,又愤恨于张献忠的背叛,想要报仇雪恨。

如今张献忠已死,他也厌倦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陈望如今与西南土司结成联盟,掌控江淮、中原等地,麾下兵马雄壮,非是昔日明廷可以比拟。

如今七十二营早已经分崩离析,死的死,散的散。

罗汝才知晓自己的能力,他没有能力扛起大旗,倾覆天下。

所以对于是在明廷的统管之下,还是在陈望的麾下,他都感觉无所谓。

通过罗汝才的经历,陈望多少也知晓罗汝才内心中的想法。

陈望和罗汝才简单的相谈了几句之后,便又与其后一众跟随而来的营将见礼。

片刻之后,陈望也是进入了正题。

不过他的第一句话,就让气氛重新沉重了起来,众人也随之陷入了沉默之中。

“北国飘零,南国动荡。”

“天下将变,诸位可有考虑……”

“何去何从?”

目录
返回顶部